浅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023-04-28 14:04:51)
标签:
道德法律联系与区别 |
分类: 法苑漫步 |
浅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关于道德与法律概念起源
不过,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这样一来,道德演变成了侧重人类伦理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概念。相比于老子等道家学说中的道、德包含自然规律而言,在哲学和科学上实在是一种倒退。而今天的道德概念,通常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成员个别认可并主要由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早已脱离了最初所包含的自然运行规律层面的内涵,基本上没有超出荀子关于道德的学说。如钱穆先生关于道德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是有关人类伦理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概念,也没有超出荀子关于道德的学说。
二、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内涵分析:
(三)实证分析:
有些道德是法律。比如:不得偷窃,不得抢窃,不得贪污等,是道德也是法律规定;
所有法律都是道德。比如:公民基本道德准则、遵纪守法等都属于道德的应有范围,表明所有法律都是道德要求(当然这是相对于法律的整体性而言的,现实社会远未达到体现社会成员整体的道德要求,远未达到社会契约论所描述的理想法律状态)。
结论:法律外延只是道德外延的一部分,法律只是道德的种概念。
三、总体结论
综上所述,从内涵来看,道德具有的属性皆是法律具有的属性;从外延来看,法律是道德的种概念,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相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即法律只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最低要求的那部分道德。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可以简单表述为:道德是法律的内涵,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