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板桥论画的启示

(2025-08-16 16:09:16)
标签:

郑板桥

竹石

画论

难易

分类: 文艺评论

郑板桥论画的启示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擅画竹石兰花,清秀峻美;书法奇崛,斜正相生。他于作品里,有这样一段论述:

“画大幅竹,人以为难,吾以为易。每日只画一竿,至完至足,须五、七日,画五七竿,皆难画完好。然漫以淡竹小竹碎竹经纬其间,或疏或密、或深或淡、或长或短、或肥或瘦,随意缓急,便构成大局矣。晋萧松国造未央宫,先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然后以别殿内殿寝殿宫室,左右廊庑,东西永巷经纬之便尔。千门万户总是先画其大者,则其小者易之耳。一丘一壑之经营,小草小花之渲染亦有难处;大起造大挥写亦有易处。要在其人之意境何如耳。”

 

郑板桥在大题款中,关于画竹的论述,尽显其艺术哲思。他以“每日画一竿,五七日成幅”的实践,揭示了艺术创作中“大与小”“难与易”的辩证关系:看似繁复的大幅竹画,实则可通过对单竿竹子“至完至足”的精研,再以碎竹、淡竹经纬其间,便成就全局;而微小如“一丘一壑”“小草小花”,反倒需更细腻的经营。

 

这种思路暗合晋代萧松国营造未央宫的智慧——先立主体框架,再填充细节,体现了“抓大放小”的创作逻辑。在郑板桥看来,创作的难易无关题材大小,核心在于“意境”:胸有全局者,能以简驭繁,化大为小;立意浅近者,即便大景也难见神采。

 

这不仅是画竹心得,更隐喻着为人处世的格局:真正的驾驭者,总能在纷繁中锚定核心,于细微处见整体,让每一处笔墨都服务于意境的营造。这种将宏大叙事拆解为精准细节的智慧,至今对于艺术创作仍是重要的启示。

 

艺术是相通的。借鉴于文学创作,也要从大处着眼,匠心思构,具体而生动地阐述,重视描绘细节,致力升华意境,方能臻于完美。

2025-8-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双薇小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