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捍卫汉语尊严,共筑规范用字防线

(2025-02-15 15:52:39)
标签:

汉字

规范

教育

传承

分类: 阅读杂感

捍卫汉语尊严,共筑规范用字防线

在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当下,我们每日穿梭于纸媒的油墨清香、视频的多彩光影以及电视的视听盛宴之中。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正悄然侵蚀着汉语的纯净——错别字泛滥成灾

    从报刊文章的印刷讹误,到视频弹幕的错写,再到电视字幕的乌龙,以及标语广告有失规范,不仅破坏了语言美感,更会对青少年正确用字习惯的养成造成极大误导。

 

    乱象丛生:错别字现象十分严重。翻开部分报纸杂志,因排版时校对疏漏,致使形似字、同音字误用屡见不鲜,不胜枚举。

    “欢度佳节”错写成“欢渡佳节”。

    “蒙古国人民生活以游牧为主。”错写成“以油木为主”。

    “该楼内18户居民76人全部离开住所,这栋楼轰然倒塌,无一人丧亡。错写成“无一人上网”。

    “谢安上书,请求皇上,对梁山伯祝英台予以褒扬。”错写成“予以包养。”  

    视频领域更是重灾区,短视频创作者为追求发布速度,忽视文案审核,“他她”不分,造成指代不明;“的地得”不分现象随处可见,使语法逻辑混乱。

    电视节目也未能幸免,字幕错别字在古装剧、现代剧中频繁闪现,历史剧中把“俸禄”误为“奉禄”,混淆了古代官职薪酬体系的专用词汇。

    李莲音为慈禧梳了个读书一掷(独树一帜)的新发型。让观众莫名其妙。

    三人行必有卧室(我师)。简直是对原义的歪曲。

 

    追根溯源:错误成因探究。一方面,社会整体的浮躁风气作祟。快节奏生活下,人们急于表达、追求效率,对文字准确性缺乏敬畏之心。写作、编辑过程中,不再字斟句酌,而是匆匆了事,把校对环节抛诸脑后。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无序冲击不可小觑。网络催生大量新奇词汇与简化表达,部分不规范用法在传播中被青少年模仿、接受,如“有木有”代替“有没有”,长此以往,模糊了他们对规范汉字的认知边界。尤其在语音转化为文字的过程中,放任自流。或在简繁体转换时,把“理发厅”写成“理發厅”。

        此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在汉字规范传承上存在短板,学校过度侧重应试知识,对汉字书写规范、字词含义深度讲解不足;社会上缺乏常态化汉字规范宣传活动,难以营造浓厚的正确用字氛围。

 

    危害深远:侵蚀文化根基。青少年正处于语言学习黄金期,大脑如同海绵吸收外界信息。纸媒、视频、电视中错别字泛滥,易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错误记忆,书写、表达时习惯性出错,影响语文学习成绩。长远来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与载体,错别字现象破坏了汉语的严谨性与美感,阻碍文化传承与交流。当下一代对经典诗词、古籍文献中的正确字词理解因错别字而扭曲,文化的血脉传承便会出现断层,民族文化认同感也将随之削弱。

 

    多方合力:打响规范用字保卫战。学校应强化汉字教育,增加书法、文字学课程比重,让学生从笔画结构、字词渊源中感受汉字魅力,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把关作业、作文中的字词错误,及时纠正。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主力军,要建立严格内容审核机制,提高编辑、校对人员专业素养,在源头杜绝错别字流出。政府文化部门联合社区、公益组织,开展汉字听写大赛、规范用字宣传周等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普及汉字知识。广大民众也要提升自我要求,日常交流、网络发言时注重规范,发现错别字主动纠错,形成全民守护汉字的良好风尚。

 

    规范汉语用字,是对民族文化的深情守护,是为青少年成长铺就坚实语言基石。让我们携手行动,从自身做起,从每一次表达开始,让汉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汉语的纯正之美在中华大地永远传承。

                                                                                                              2025-2-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