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巴黎圣母院
(2024-12-13 06:39:04)
标签:
巴黎圣母院圆明园建设损毁 |
分类: 散文随笔 |
感慨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最初印象,来自阅读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长篇小说。围绕这教堂展开的巴黎老城故事,情节迭宕起伏,手法离奇对比,人物命运悲欢交错。面目丑陋无比而内心纯洁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达舍身丧命。两年之后,人们在关押死刑犯的地穴,挖出了他俩相拥的骸骨。这部小说深刻揭露了波旁王朝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及与之狼狈为奸的教会虚伪面纱,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高尚品德。
2010年11月,曾偕老伴去欧洲旅游。在巴黎逗留的第二天,于黄昏夕照中,乘船畅游波光粼粼的塞纳河。船上的广播,适时介绍沿途重要景观。当游船行驶至西堤岛时,播报说:巴黎圣母院1163年始建,直至1345年才竣工落成的大教堂,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与雕刻艺术的代表,是巴黎的地标建筑。它见证了1422年亨利六世在此加冕,1804年拿破仑一世在此称帝,以及1970年戴高乐将军的葬礼……。本次行程并未安排前往参观,但岸上巴黎圣母院高耸的一双塔楼,恢宏的气势还是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来这种浮光掠影式的旅游,只能是走马观花而已。
谁能料到,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18分它却意外突发火灾,致使其主体塔楼焚毁,高逾96米的尖塔,被烈熖吞噬,截断倒落。圣母院的火灾,堪称法兰西之殇,全世界为之叹惜。在电视上看到现场视频的那一刻,令人动容,为它难过。这一世界著名建筑物和人类文化遗产遭受如此巨大损失。不晓得何时才能修复?
时光过得真快!今年11月8日晚,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重新开放仪式。全球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经过5年之久的精心修复,终于凤凰涅槃。值得为之庆幸!在修缮过程中,除了法国本土建筑艺术工匠殚精竭虑,还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出手相助,其中就有我国的古建专家具体参与。众多相关视频,陆续呈现,多国政要应邀出席,上万名观众冒雨参加,大主教用权杖敲击大门……,可谓盛况空前。
行文至此,怎能不联想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掠劫珍贵文物的罪孽。无比精美堪称瑰宝的古典建筑园林,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艺术,也是文明与文化的象征。美轮美奂、宛如仙境的世界名园,竟毁于一旦。当看到她原先照片或影像时,痛定思痛,这是永远烙在我们民族躯体和精神上的一道伤疤。
这世上,所有一切的建设与文明创造,均系劳动与奉献的积累。然而,破坏或损毁它们,却轻而易举。巴黎圣母院的浴火重生,还会让我们汲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呢?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