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05月24日

(2024-05-24 14:15:27)
标签:

梁邦华

作品

文学

小说

分类: 文艺评论
乡土气息人文情怀
一-梁邦华微型小说浅评
辰声(扬州>
      博友梁邦华先生的微型小说专辑,是用挂号信寄来的。薄薄的一册,仅选收了21篇,但我在浏览之后,已觉得有一种"苗木兴旺渐成林”的气象。对于博友的赠书,我一直持学习与鉴赏的态度,不想让"拜读”成为一句客气话。因而在阅读时,随手做了些札记。为了不辜负作者的盛意,在这里表达一点浅见,期望在读友中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兼供作者参考。
       梁先生的微型小说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是阅读之后给我的总体印象。任何一位作者,在其作品中,总会透露出他所熟悉的环境(自然的与社会的)和他的人生体验。如果说散文抒写的是曾经发生的事情,那么小说叙述的则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源于生活成于虚构,杜撰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写好了往往比真人真事还要真实。
      专辑中的作品,题材大部分取之农村。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讲家庭亲情故事,如《孝子张怀乡》、《父影永随》;一类写新时期乡村变化,如《村路宽广》、《田贵改行》;还有一类反映现实的社情民风,如《爱心》、《彩迷》、《自荐当保姆》等。从思想内容来看,这些微小说的题材,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家乡的人文风貌,反映了当今社会和谐进步、科学发展的事实,讴歌了党的领导和三农政策,奏响的是主旋律的音符。对于社会的负面问题,並不刻意回避,而是有着批露、匡正的含意。当今文学作品呈多元化趋势,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些作品为了吸引读者或哗众取宠,以写声色犬马、光怪陆离为能事,那决不是一条正道。

      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是为内容服务的。别林斯基说:“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地联系着”。尽管是微小说,作者总要从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出发,选择和确定恰当的结构和语言。纵观专辑,基本上做到了。小说靠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既要有健康的内容,也要有艺术的表现形式。梁先生的微小说多以第一人称叙事,散文化的笔法,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但在结构上还需要匠心设计,在语言上还有待精心粹炼。
      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微小说限于篇幅,惜墨如金,也许不可能将某要素充分展开,但一篇微小说如果不能给人留下人物印象,则不为成功。换言之,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应是微小说的第一要义。梁先生专辑中,写了六对父子、三对母子,以及兄弟、叔嫂、师徒等形象。譬如《孝子张怀乡》里的"母亲毫不含糊地给他一巴掌,然后决然地拿起一把剪刀就要朝胸前刺”,儿子"面对别人的拷问,只会说一句话:‘我没做过坏事,因为我爱我的母亲’。"《四川嫂子》里的“嫂子,长得秀气,嘴很甜、人好很勤快,老少都愿接近她”。《四叔的故乡之行》中的兄长“嘴里嘟嚷着一句:‘四叔回来……要好好庆祝,’说完就踢倒在路头,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等都给人留下了颇深的印象。小说与故事不同,小说里的故事情节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但这种区别的分寸如果掌握不好,就会削弱小说的魅力。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是不太好写的,写好微小说更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梁先生的作品,可以看得出来,他在创作道路上方向是正确的,也是十分勤奋并勇于探索的。但是在主题深化与思想内涵上稍嫌不足;在艺术手法上,宜减少概述,增加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鲁迅谈短篇小说“不但巨细高低,相依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蓝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依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对于当代微小说而言,这仍是金玉良言。
       正如品尝菜肴,说咸道淡容易,而作者"掌勺”绝非一日之功。我作为读者,浅尝辄止的评说,姑妄言之,不足为训。当今是文学创作走出象牙塔的时代,在百花齐放的文学艺苑中,哪怕是一朵小花,总有绽放的空间。只要不断从乡土中吸收充足的营养,并从经典文学作品中多多沐浴阳光雨露,相信梁先生的文学事业能够更上层楼。(旧文重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