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引发我们对综合实践课的思考(转
(2009-02-28 05:23:33)
标签:
成长教育高考学习实践能力 |
分类: 教育观点 |
今天,尝试着在百度里搜索“温韬老师”,看看自己在“老师”的路上留下几个脚印了。发现有一两篇以我为例的文章,感到特别高兴,能够成为案例对教育有所启发,这是我的荣幸。于是,把这个文章转贴到自己的博客来,给自己的人生路增加一个足迹。
在此感谢以我为例的老师。
原文地址: http://portal.sdteacher.gov.cn/Course/zongheshijian/Homework/247584.aspx
记得在 7月15日的视频课程中,专家提到过这样几个学生:一个是高一成绩不理想,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综合实践训练――搞经营,到1990年学生高中毕业,老师发给他的是高中毕业证,而他向老师展示的是一个六位数的存折;另一个化学不到30分的学生毕业后搞化学发明――成功!
无独有偶,今天我在一位老师的文章里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原文)
温韬
80年出生
96年升入重点高中(招远九中)
99年高三退学,在农村干活1年半,其间自己学习。
2000年到济南找到第一份工作,在饭店做勤杂工,其间自己学习。
2001年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自己学习,跟别人学习。
2002年成为某企业品牌总监,《中国营销传播网》专栏作家,并开始在《销售 与市场》、《中外管理》、《智囊》等杂志开始发表文章;同年开始举办公开讲座,并到大学做专题演讲;
2003年后,开始专注为企业进行品牌营销整合咨询策划。
2004年被聘为山东经营管理研究会理事、研究员;
2005年获“中国品牌建设特别贡献人物”奖;
2006年创立第一伙伴品牌营销研究与策划团队;
2007年受邀《齐鲁电视台》创业比赛栏目“赢战2007”专家评委,并受邀大学客座讲师。
这诸多的实例说明的问题是值得引发我们深思的!
这说明能力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特别是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学会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我们知道,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局限在书本里、课堂里、学校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学科,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学会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在政治思想、社会公德意识与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培养。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征及其特殊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方式。在评价时,应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对于综合实践课,我认为重在“实践”这个过程。要上好这样的课,突出学科的特色,老师就必须创设情境条件,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自主操作、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同仁,能从中有所收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扎扎实实将综合实践课上得更好,为我们可爱的学生们能登上展示自我的舞台,铺好每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