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游走--金山寺&洪塘老街(1)

(2017-12-26 12:57:25)
标签:

金山寺

福州仓山

杂谈

洪塘

分类: 闲游记
         
      
       一直对金山寺念念不忘,惊叹于它在水中的独特风景。
       于一个温暖的冬日,踏上了寻找金山寺的行程。路途遥远,这次选择了公交出行。从鼓楼方向上车,半个多小时后,到达洪塘站。



http://s4/mw690/001kXTM0zy7gSigo399c3&690

http://s14/mw690/001kXTM0zy7gSigOpPL9d&690

http://s4/mw690/001kXTM0zy7gSigFZrt93&690


http://s13/mw690/001kXTM0zy7gSlI2zYEcc&690


这一路,步行的话,就比较漫长了。通过环岛绿道,走到对面。就可以看到金山寺了。




金山寺山门

应时代需要建立的洪塘渡口廉政文化园

先远眺下水中的金山寺


洪塘乡贤胜境----洪塘历史上的名人

洪塘渡口自古以来是疍民的谋生场所,江面是他们长期劳作的平台。解放后,洪塘渡口十分繁华,洪塘街早市排满了船民卖鱼虾、蚬子等鱼类的摊位。渡口运输工具也几度更新,从古时的小雀船发展到大型木船,由原来的人工摆渡、竹篙撑船逐步演变成机械化运输。1978年第一艘120匹马力的拖带船取代人工劳作。1991年建成洪塘大桥,洪塘渡口随之销声匿迹。

如今,三环路沿南台岛从江滨而过,使金山寺引人注目。为宣传人杰地灵的洪塘,乡民吴信昌倡导村民捐资,在金山寺渡口岸边筹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浮雕长廊,聘泥塑工艺师吴华,将洪塘的历代名人及周边的胜境、遗迹,塑上画廊。由九旬里人庄可庭老先生纂述、高祥杰执笔,撰写了画廊的序文与逐幅浮雕的文字解说,让游客在游览金山寺名胜的同时,又能领略洪塘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


    闽江的支流乌龙江流经洪塘时,江面特别开阔。江面开阔的乌龙江把洪塘和闽侯县上街镇一带一百多个村庄分割开来,于是洪塘成为上街镇各乡村通往省城的必经之路和购物集市。这是洪塘由于闽江支流——乌龙江流经形成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福州西郊商业重镇的重要原因。也因于此,洪塘一带文化发达、人才济济。历代名人辈出,旧称文儒之乡。明、清两朝科举时代,每三年一科的科举选拔中,都有洪塘学子金榜题名。据《闽江金山志》记载:“洪塘前朝人物之盛为吾闽之冠而最彪炳者。”志中详细收入洪塘57名先贤的姓名及其官职:明万历年间状元翁正春;明嘉靖年间官居七省经略、兵部尚书张经;明天启年间官居礼部尚书曹学佺;还有林玭、朱家相、周亮、翁煌、林塘等16个进士都是洪塘人。

张经(1492—15551029日),字廷彝,号半洲,福建候官县(今福建福州)洪塘乡人。明朝中期抗倭将领、民族英雄。

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嘉兴知县。嘉靖十六年(1537年)进授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以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有功,进兵部左侍郎。不久与毛伯温定计抚定安南国,进右都御史。之后平息思恩九土司及琼州黎民起义,再进为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起为南京户部尚书,后改任兵部。次年五月,明廷以东南倭寇猖獗,命张经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专办讨倭,便宜行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初一日,张经获王江泾大捷,杀敌一千九百八十多人,为抗倭以来第一战功。而严嵩的亲信赵文华,为攘夺其功,竟在张经报捷之前秘密上疏,说王江泾之战是他督师出战的结果,同时诬陷张经。首辅严嵩即禀报嘉靖帝,嘉靖帝大怒。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十六日,嘉靖帝下诏逮捕张经。同年十月二十九日,与李天宠、杨继盛一起被斩于西市。隆庆初年复官,追谥襄敏,著有《张半斋稿》。

http://s16/mw690/001kXTM0zy7gSiDyi07ef&690

http://s16/mw690/001kXTM0zy7gSiE3lcH0f&690


    翁正春(15531626)字兆震,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明万历七年(1579)举人,任延平府教授,转龙溪教谕。万历二十年(1592)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春坊中允,主顺天乡试,进庶子,擢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万历三十八年(1610),知贡举,升礼部左侍郎,主持部事,充日讲官。上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下,重贤才,慎财用,惜民命,重边防八箴,皇帝不予采纳。又上疏议科场舞弊,反被劾徇私,奏请辞职,不许。万历四十一年(1613),改吏部左侍郎,詹事府日讲官。再以母老侍养告归。天启元年(1621)起为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实录副总裁。天启四年(1624),左副都御史杨涟疏劾魏忠贤,正春亦上疏揭发,被诘责,遭魏忠贤报复,再次疏请辞归,获准,加太子少保,赐传车回里。卒谥文简。有《南宫奏疏》及《青阳集》传世。明末纵游江湖。工诗,殊多哀厉之音,正春诗有《益斋存稿》—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http://s10/mw690/001kXTM0zy7gSiEjIgxd9&690

http://s5/mw690/001kXTM0zy7gSiEejrK54&690


    曹学佺(15741646)明代官员、学者、诗人、藏书家,闽中十子之首。字能始,一字尊生,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清兵入闽,自缢殉节。曹学佺藏书万卷,著书千卷。毕生好学,对文学诗词地理天文禅理音律诸子百家等都有研究,尤其工于诗词。精通音律,擅长度曲,曾谱写闽剧的主要腔调逗腔,被认为是闽剧始祖之一。名联: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就出自曹学佺之手。

    
http://s8/mw690/001kXTM0zy7gSiECgV9a7&690

http://s12/mw690/001kXTM0zy7gSiETLK3eb&690

http://s14/mw690/001kXTM0zy7gSiMrXXfad&690

http://s1/mw690/001kXTM0zy7gSiMBD4kc0&690

    闽剧中的儒林戏:闽剧来源通常从明朝万历年间,曹学佺削职遣返故里算起。曹学佺精通音律,创研出适合福州方言音韵演唱的新唱腔。当时曹府夜夜笙歌、艺伎聚唱,家庭戏班演的大都是具有浓重文人戏曲印记的儒林戏。清兵入关后,儒林班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江西弋阳腔开始进入福州,因戏班长年累月走乡闯寨流动演出,又称江湖戏。由于江湖戏唱白均操土官话,后来又有了用纯正福州方言演唱的平讲戏。平讲戏的兴起,促使了儒林戏的复苏。儒林戏的发祥地洪塘乡的乡亲,为了纪念曹氏,在清朝咸丰年间办起了洪塘儒林班,让沉寂了200多年的儒林戏重敲锣鼓。戏班首演节目是《水漫金山》,戏台搭在闽江畔的金山寺,产生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让早期曹氏的府第家班从深宅大院走向了民间,这是儒林戏的大突破。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儒林戏与江湖戏、平讲戏结合融汇,形成了今日的闽剧。

 

http://s15/mw690/001kXTM0zy7gSiN47F43e&690

http://s12/mw690/001kXTM0zy7gSiMXHUDcb&690


   
http://s3/mw690/001kXTM0zy7gSiNrnSq02&690

http://s11/mw690/001kXTM0zy7gSiNHxtUba&690

http://s9/mw690/001kXTM0zy7gSiNT5k488&690

林龙江: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明正德12年(1517年)716日出生于莆田县埭内赤柱官宦之家,万历26年(1598)正月十四日病逝,终年82岁。他祖父林富是明弘治年间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他屡试不第,后专心求道,精心研究儒道、释之学,创三教合一学说。在东岩山林富的别墅传教授徒。学者称林龙江为三教先生。

http://s4/mw690/001kXTM0zy7gSiO54cz53&690

http://s14/mw690/001kXTM0zy7gSiQi1gV0d&690


渡口及售票处

   门票加船票,来回5元。

船又来了,准备上船喽。


上船。船夫拉着纤绳,悠悠晃晃水中游。

  远处那棵榕树是标志。“飞榕”临江成标志:金山寺殿前原有两株古榕。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四川按察使曹学佺因著《野使纪略》揭露魏忠贤所制造的“梃击”案而被诬谄,削职南归。他回乡时,就在这两株榕树间盖起一座房子,仿古巢居,命名禅楼,如今人去楼废,而古榕尚存一株,老树扶疏,岿然独存。这棵榕树临水而立,细细的枝杆斜斜地伸向江中。这棵榕树是“飞榕”,是隔岸榕树的种子飞过来落在石缝里长成的,它恰好长在金山寺的正前方,因此成了金山寺的标志。不过,原来的老榕树因为年代久远,树冠太大,重心无法平衡,在很多年前就倾倒在江里。现在这棵榕树是从老榕树根上重新生长出来的。


   先不急着上,绕着寺的下方,我走了走。


   正殿后门。林森题字:是最胜处。


   

    正殿正门。赵朴初题字:金山寺。
   正殿。天后宫。




http://s2/mw690/001kXTM0zy7gSrKSKnDc1&690

  千年石塔。前殿的后门的千年石塔。位于金山寺正中央,系五代时期(公元960年)建造的七级八角实心石塔,无疑是“镇寺之宝”。这座石塔高10米,由185块白梨石砌成,正因这座塔的存在,才会为此建金山寺,它是“主心骨”,寺内房屋都是环之而建。千百年来风吹浪打仍巍然屹立,完好无损。此塔与镇江金山塔同名齐辉。由于塔把小院落占满了,所以它虽只十多米高,站在塔下却望不到塔尖。

  我国传统说法,建塔是为了避邪趋吉,但这座石塔建在闽江水中,主要还是发挥行船航标的作用。每到夜间,石塔上点起灯来,“浮丘塔夜放花灯,江上看时信几层。”古时,洪塘一带江面,常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盛景。为祈佑航运平安,人们在江中寺内天后宫供祀妈祖。如今,闽江航运锐减,但出国留洋的人仍不忘前来祈福,在外发了财也必回来答谢妈祖娘娘。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圣诞,寺内香烟缭绕,蔚为壮观。

  金山寺浮于江,如一枚金印,寺内石塔则是印柄,当地人认为,洪塘官员、文人频出,全赖这颗“浮塘金印”。



石塔后方。就是大悲楼了。刘海粟题字。

大慈楼内,观音菩萨和妈祖娘娘比肩,双双端坐在佛龛里,慈航普渡,救苦救难相得益彰。这是民间信仰、不同宗教互相包容、兼收并蓄的又一例证。



旁边。祀奉伽蓝菩萨(关二爷)。


旁边。祀奉三一教主。


   从殿里出来。连理樟树。



    由于是退潮期,可以下行。我小心地走到了下方水域,有很多礁石,比较好下脚。给金山寺远远地来了几张。


   返程,准备去洪塘老街了。



福州金山寺是闽江的一个著名景点,位于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为它的形状象石印浮于水面,有如江南镇江之金山,故曰小金山

 金山四周水流汹涌,白浪滔滔,有砥柱中流之势,俗传它能从潮高下,水涨而山不没。七八百年前,人们在这小阜上盖起一座七层八级的实心塔,高约7米,花岗石砌成,后又在塔周围建成殿堂。因限于地形,寺院没有巍峨的殿阁和巨大的佛像,但却小巧玲珑,情趣盎然,在全省寺院中独具一格。塔前有观音阁,塔后有大悲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左名怡怡斋(就是现在的伽蓝菩萨殿)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的抗倭名将福州人张经,年轻时曾在这里读书。右名借借室。(就是现在的三一教主殿)爱国学者、莆田人林龙江倾囊捐助掩埋了被倭寇杀戮的受难者尸体之后,来这儿著书立说。他所用的桌椅器具等物全向附近村民借来的,所以人们称他借寓的这个斗室曰借借室。他自己还在门上署一副对联:山川寄迹原非我,天地为庐亦借人。就在这借借室里,他撰写了《防倭管见》等书,提出保国安民的良策。林龙江每年夏天都设坛纪念被倭寇杀害的乡亲,他逝世后,乡民便在附近的龙腰山下盖了龙江寺,表达对他怀念之情。

殿前原有两株古榕。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四川按察使曹学佺因著《野使纪略》揭露魏忠贤所制造的梃击案而被诬谄,削职南归。他回乡时,就在这两株榕树间盖起一座房子,仿古巢居,命名禅楼,如今人去楼废,而古榕尚存一株,老树扶疏,岿然独存。

金山寺规模虽小,但胜迹颇多。塔寺四周依旧可寻古代遗留下来的八景风光:洪塘古渡、石仓秋烟、妙高钟声、半洲渔火、云程石塔、水岊风帆、环峰夜月、旗麓斜阳。人们踏踪觅迹,访古探幽,别有情趣。如果在金山寺凭栏远眺,可见碧波上浮着风帆,沙洲处掩映着蔗林,四周九山如群龙,矫若云海来相从。现在新建成的全省最长的公路大桥——洪塘大桥,从金山寺的上游不远处跨江而过,为这座江中古寺增添了现代化的一景。

金山寺是唯一一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水中寺:

1、建在水中的礁石上

2、礁石上只有这一座建筑,且建筑整个覆盖了礁石

3、没有桥梁与岸边相连(其实曾经有过,后来被拆掉换成了摆渡)

 

 

参考资料:


http://360.mafengwo.cn/travels/info_qq.php?id=7336982

水上寺庙--福州金山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25bca0102wwde.html

2016年春节游福州——洪塘古渡(洪塘渡口廉政文化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