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大同古城(11)---大同五龙壁

(2014-07-18 20:14:33)
标签:

美食

分类: 驴途﹒驴影

                                                          (一)县文庙五龙壁

【山西】大同古城(11)---大同五龙壁
        此五龙壁位于十字街和马营街交界的十字路口。这是在大同现存诸龙壁中唯一的一座砖雕龙壁。从雕塑风格看,为清代遗物。它耸立在大墙后街原明代大同县文庙(现为大同市妇幼医院)的门前。

【山西】大同古城(11)---大同五龙壁
    此龙壁建筑奇特,构造别具一格。龙壁为单面砖雕,长28.5米,高5.7米,整个龙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构成。中部的壁身由对方青砖镶砌而成,上面是高浮雕的五条砖雕团龙,直径各为2.20米。壁顶呈仿木结构的单檐五脊顶,正脊的两端砌有琉璃兽吻。此项由二十五组砖雕斗拱承托,斗拱下面是一层宽约0.4米的廊檐状的砖雕帷幔垂挂于龙壁上方。

【山西】大同古城(11)---大同五龙壁
      整个帷幔由八根下垂廊柱将其分为正室五间,耳室两间的形制,垂柱间的帷幔上部分别雕饰有葡萄、莲花、人物等。壁身五条团龙的中央一条,巨大龙头正对着原县文庙的大门,团龙中心有一颗硕大的火珠。整个龙身时隐时现于云雾与波涛之中,锋利的龙爪突出于壁面之外。从中心向外数的第一对团龙的龙头向西置上,龙尾卷向中心,都作戏珠状,从形态看,这是一对腾空飞舞状的飞龙。第二对团龙的头向着中心,也作腾飞之状。四条巨龙都张口怒目,象是在吞云吐雾,气宇非凡。

【山西】大同古城(11)---大同五龙壁

 

【山西】大同古城(11)---大同五龙壁

 

【山西】大同古城(11)---大同五龙壁

 

【山西】大同古城(11)---大同五龙壁
     此外,这座龙壁两端分立的八字墙上还有两幅巨型砖雕壁画。这两幅壁画画面均宽为2.2米,高2.5米。
【山西】大同古城(11)---大同五龙壁

砖雕壁画西面的一幅是鱼跃龙门。画面中巍峨突兀的重山峻岭间树立着高入云端的龙门,其间飞流激浪,汹涌澎湃。一条鲤鱼在湍急的激流中逆水奋进,昂首摇尾,凌空腾起,飞跃龙门。东边一幅,是这条鲤鱼已经战胜激流,跃过怪石嶙峋中的高大龙门,在破浪前进。鱼的头部已变成龙头,而鱼身鱼尾尚在变化之中。从鱼身龙头的“怪物”口中,吐出一缕清气,化作六朵祥云,云中承托一面“天鼓”。这两幅砖雕壁画的寓意无疑是鼓励人刻苦读书,专意于科考。一旦金榜题名,就如鱼跃龙门。云中的天鼓,象征一鸣惊人,响彻环宇。
两幅巨型砖雕壁画,构图新奇,刻工精细,犹如一幅精致的工笔画,是砖雕艺术中之珍品。

 

【山西】大同古城(11)---大同五龙壁

----------------------------------------------------------------------------------------------------------

                                                 (二)兴国寺五龙壁

【山西】大同古城(11)---大同五龙壁
       兴国寺五龙壁原来是大同城南兴国寺山门前的照壁,于1980年拆迁于善化寺。壁长19.9米,高7米,厚1.48米。壁面用五彩琉璃镶砌,下筑须弥座。须弥座的束腰雕有蛇、兔、牛、马等十多种动物,姿态各异。壁顶是仿木构房屋建筑形式,镶嵌着屋檐、斗拱、瓦垅、垂莲柱,以及鸱吻垂兽等。宽大的壁面上浮雕着五条四爪金龙,盘旋回绕,上下翻腾,色泽斑斓。这些雕龙,其形态之优美、雕刻之精细、意境之深远,与明代大同代王府的九龙壁可相媲美。【山西】大同古城(11)---大同五龙壁

附:天竺庙五龙壁
此壁原为大北街三道营坊巷天竺庙山门前的照壁,建于明末,亦为五彩琉璃五龙壁。其风格与兴国寺五龙壁相似。因其有倒塌之险,于1978年拆除,原件现存于善化寺内。

 

----------------------------------------------------------------

                                                    大同龙壁概述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存有龙壁九座之多。其中:一龙壁四座,三龙壁一座,五龙壁三座,九龙壁一座(据传说大同原有一座七龙琉璃壁,但早已无存,无可查考)。这些黄、绿、蓝、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龙壁群,造型风格既出同源,又不雷同,制作工艺高超,气宇不凡,使古城大同锦上添花,愈加绚丽多彩。
龙壁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建筑物,使其展现出更加肃穆、壮丽的风貌。
龙这种臆想中的神物,源于原始社会。那个时期的人们,常常把认为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当做本氏族的标志,这就是所谓的“图腾”。当时生活于中原大地的夏族,即以龙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古代人民在创造龙的形象时,将世上能够体现动物的力量和健美之处荟集于一身,于是便产生了龙这个形象。因此,龙便兼括了蛇身、驼头、鹿角、兔眼、虎口、鹰爪、马鬃、鱼鳞、鲤须等独特之处,而成为这许许多多动物的一个奇特的综合形象。数千年来,龙成了华夏民族立国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古老文明的象征。中华民族也素来以“龙的传人”而自喻,并以此而自豪。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里,龙——这种古代人们想象中的动物,进一步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作用,以致成了皇帝的象征,即所谓的“真龙天子”。人们也常用“九五之尊”来称颂帝位。《易·乾》说:“九五飞龙在天。”意思是说“圣人首出万物之象”,所以历代帝王都喜欢在器皿、服饰、用具上以龙为装饰,诸如:印玺、旗幡仪仗、宫室舆辇、画栋雕梁,乃至器皿玩具等,用以表示受命于天,代天而治。
在佛教的经典里,龙为天龙八部众之一,有神力,能护持佛法,于是就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因此,在寺院山门前,也往往用龙的图案来镶嵌照壁。
据计,山西省除长治市城隍庙、阳城关帝庙、平遥太子寺、平陆县井坪镇等有数的几座龙壁外,象大同这样能将如此众多的龙壁荟萃于一地者,国内实属罕见。特别是大同九龙壁,无论其建筑规模或艺术价值,还是年代的久远,均为全国龙壁之冠,独占鳌头,堪称为国家的瑰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