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篇】外国小说阅读训练
(2014-04-26 10:31:40)
标签:
娱乐 |
分类: 原创﹒发表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诚实的乞丐
[阿根廷]费尔南多·索伦蒂诺
(1)他是一个诚实的乞丐。
(2)一天他敲开了一座豪华宅第的大门。里面的男管家出来问道:“您好,先生。您想要什么,我的好人?”
(3)乞丐回答道:“看在上帝的份上,就请您发发善心吧。”
(4)“我得向女主人禀报此事。”
(5)女主人非常吝啬,听了男管家的禀报后说道:“杰里米亚,给他一块面包吧。只给一块。而且,如果有的话,就给他一块昨天的。”
(6)为了取悦自己暗恋的女主人,杰里米亚选了一块不新鲜的、硬如岩石一样的面包,然后把它递给了乞丐。
(7)“给你,我的好人。”他说道,然后就不再和乞丐先生说话了。
(8)“上帝保佑您。”乞丐回答道。
(9)杰里米亚关上了厚重的栎木大门。乞丐把面包夹在腋下走了。他来到了自己度过无数个日夜的空地上,在一片树阴下坐了下来,开始啃他的面包。突然,他咬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感觉牙齿都被嗑掉了。可是当他看到从地上捡起的碎牙里还有一枚纯金镶宝石戒指时,他惊讶异常。
(10)“真走运呀!”他心想,“如果把它卖掉的话,我就可以过上一段有钱的日子了。”
(11)但他的诚实立马提出了抗议。“不,不行,”他又想,“我得找到戒指的主人并把它物归原主。”
(12)根据刻在戒指上的首字母,不算笨且也不算懒惰的乞丐来到了一家商店,要了一本电话簿,结果发现整个镇上只有艾科索凡娜(Xofaina)一家的姓氏是以X为首的。
(13)看到自己的诚实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乞丐内心充满了快乐。他开始寻找艾科索凡娜(Xofaina)家。然而又一次令他惊讶异常的是,他要找的正是施舍给他那块含有那枚戒指的面包的那一家。于是,他敲了敲门。
(14)杰里米亚出现了,问道:“你想要什么,我的好人?”
(15)“在您刚刚发善心给我的那块面包里我发现了这枚戒指。”乞丐说。
(16)杰里米亚接过了戒指,说道:“我得向女主人禀报此事。”
(17)听了男管家的禀报,女主人欣喜得唱起了歌,她惊叹道:“真走运呀!上星期揉面做面包时弄丢的戒指现在又失而复得啦!看!这两个字母JX,它们正是我的名字约瑟米娜·艾科索凡娜(Josermina Xofaina)的首字字母呀。”
(18)想了一会儿,女主人又补充说:“杰里米亚,去,看看那位好人想要什么作为回报。只要不太贵,不管是什么,都给他吧。”
(19)杰里米亚回到了门口,对乞丐说:“我的好人,告诉我您想要什么作为对您善良之举的回报呢?”
(20)乞丐回答说:“就给我一块能填饱肚皮的面包吧。”
(21)杰里米亚仍然暗恋着他的女主人,为了取悦她,他拿了一块不新鲜的、硬如岩石一样的面包,把它递给了乞丐。
(22)“给你,我的好人。”
(23)“上帝保佑您。”
(24)杰里米亚关上了厚重的栎木大门。乞丐把面包夹在腋下走了。他来到了自己度过无数日夜的空地上,在一片树阴下坐了下来,开始啃他的面包。突然,他咬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感觉又一颗牙齿被嗑掉了。可是当他看到从地上捡起的第二颗碎牙里又有一枚纯金镶宝石戒指时,他再一次惊讶异常。
(25)又一次,他看到戒指上的那两个首字母;又一次,他把戒指还给了约瑟米娜·艾科索凡娜,同样作为回报他又得到了一块坚硬的面包,里面仍有一枚戒指,他还了戒指之后,作为回报,他又一次得到了一块坚硬的面包,里面……
(26)从那个幸运的日子开始到他不幸地死去,乞丐一直过着不用为钱发愁的快乐日子——每天,他只要归还在面包里发现的戒指就行了。
1.赏析划线的句子。(3分)
2.比较第9段自然段和第24自然段,文中乞丐2次咬到戒指的情节几乎相同,后一次描写添加了哪些词语?这种重复的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3.试对乞丐的形象作简要的分析。(5分)
4.乞丐的死因是很复杂的,有人说,是克里米亚或者社会害了乞丐;有人说,是诚实或宗教信仰害了乞丐,对乞丐的死因试作探究。(5分)
5.本文中的乞丐最后平淡地死去,无人问津,在作者的另一篇小说《归去来兮》中讲了一个乞丐复仇的故事,结合现实社会谈谈你对这样的结局有怎样的感悟?(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20分)
一件绿绸衬衣
[德]海因里希·伯尔
(20)蓦地,我莞尔一笑,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一股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流过我的全身,于是一切苦涩味全都化为乌有,从我身上消失了。我在公路上重新向火车站方向走去,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憧憬,渴望见到城市贫困丑陋的面貌,因为在这张变得难看的面孔后面,我还常常看到困难中的人性。
【注】① 法国北海岸一个地方;②苏联北高加索一城市。
6.小说多次写到那只大胖猫,试分析其作用。(3分)
7.第16段中作者安排吊死“女人”的情节有什么用意?(3分)
8.赏析文中“女人”的形象,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9.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0.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我”这样的小人物,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是如何面对的?(5分)
【参考答案】
(一)1.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女主人的吝啬和冷漠,“只给一块”,并且是“昨天的”。
2.添加了“又”、“第二颗”、“再一次”等词语,这种重复使乞丐和克里米亚的行为显得更加单一化,人物行为的机械和重复,使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心灵之间的冷漠。
3.乞丐是一个聪明、诚实、穷困潦倒、易于满足、不思进取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形象。①聪明:乞丐不笨也不算懒惰,能根据戒指上的字母找到失主;②诚实:每次得到不是属于自己的戒指都及时地归还主人;③穷困潦倒、易于满足:归还戒指只要得到坚硬的面包就可以了;④不思进取:乞丐用周而复始的“归还”行为来换取面包,不思进取,这种“诚实”作为一种惯性,已经成了一种奴性,最后不幸地死去。
4.乞丐的死因是多方面的:①执着于诚实,但是没有突破诚实的苑囿,不会靠自己的劳动去生存,走向死亡是必然的;②这种机械的在心灵世界中超负荷的运转的诚实,其出路是尴尬和悲哀的,走向死亡也是必然的;③乞丐精神上的封闭和自我满足成了一种麻醉剂,这种诚实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变得寒酸,走向死亡是必然的。作者关注的是人的贫困和精神的出路。
5.感悟:①要关注和关心底层民众的生活,从精神的角度剖析人物心灵世界的美与丑;②要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和物质处境,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同等重要的人格和生命意义。
(二)6.①大胖猫“在蛋糕上闻来闻去”、“在蛋糕上嗅了老半天”与我的食物短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我的生活困窘和饥饿;②大胖猫舔食牛奶时流露出一点人性,反衬女人人性的缺失和冷漠。
7. 作者之所以安排吊死“女人”的情节,是要在理想中完成人性缺失的救赎。
8.①冷漠、缺乏同情心:如“她的眼睛的神色是冷漠”、“眼睛抬也不抬”、“冷漠的蓝眼睛”、“冷冷地看着我”等,对“我”的饥饿无动于衷;②精明、狡猾:如看到“我”的衬衣不动声色,一味地砍价只是为了低价得到,对绿绸衬衣很有兴趣,却装作不想要的样子,猜测“我”能低价给她。
9.①从内容上看,“困难中的人性”是指人的尊严和希望,为了“我”的尊严,宁愿放弃食物;②从结构上看,起到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
10.面对困难中的小人物,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同情、互相安慰、互相温暖,不要去伤害他们做人的尊严,要唤醒人性中的美好。(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