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历代府县书院名录
一、宋代
(含宋代以前的书院)
台州,治临海,领县五:临海、黄岩、宁海、天台、仙居。
临海县
上蔡书院 南宋上蔡先生谢良佐遭党禁未解而卒,台守黄■(dian电)请祀良佐于州学。景定三年(1262),知台州事王华甫建书院于东湖。
溪山第一书院 宋代建,院址在龙顾山侧,年代不详。朱文公亲书“溪山第一”书院匾额。
观澜书院 宋代建,年代不详。石■(dun敦)讲学处。院址在县东南章安金鳌山。
州学沂咏堂 地址在崇和门外东湖上。宋淳祐中(12411252),郡守赵与杰于湖心旧堂修葺,以湖隶于学。黄岩县
樊川书院 宋朱文公与南湖方山二杜公讲学于此,爱其山水秀淑,称为小樊川。后人即其地建祠,以祀朱子,名曰“樊川书院”。院址在六潭山。建院年代和创建者未考。
柔川书院 宋代黄超然(寿云)子中玉建,祀二程朱子(程颢、程颐和朱熹)。院址在柔极山,建院年代不详。
南峰书院 宋知高邮军王所建,藏书1950余册。院址在宁溪南山,建年不详。
东屿书院 宋代丁世雄建,以教乡里子弟,院址在十八都下凤山嘴,建院年代不详。
云阳书院 宋进士蒋彦圣建,院址在天黄河头。建院年代不详。
天台县
顾欢读书堂 南齐永明二年(484)顾欢诏为太学博士不就,隐逸卯山,聚徒讲学,受业者常百余人。
竹溪书院 宋淳熙间(1174-1189)进士徐大受(字竹溪)建。院址在东横山麓。
龙溪书院 宋咸淳间(1265-1274)进士叶享孙建。丞相叶梦鼎作《龙溪书院记》。院址在大西乡潢水。仙居县
上蔡书院 宋宝庆二年(1226),赵必升建。院址在县南五十里马鞍山下。
桐林书院 宋代张震龙建,院址在县西南五十五里桐林山,故名“桐林书院”。建院年代未考。
二、元代
台州路,治临海,邻县四、州一:临海、仙居、宁海、天台和黄岩州(元元贞元年升黄岩县为州,明洪武三年复降黄岩州为县)。临海县
上蔡书院 始建于南宋。元至元间(1264-1294),徙院址于玄妙观右。
鉴溪书院 元代邑人柯酹建,年代未考。院址在县城东一百里。
黄岩州
回浦书院 相传为朱文公建。据《案续文献通考》,元元贞年间(1295-1297)建。院址在县东南五十里南监。
文献书院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浙江枢密副使刘仁本建。院址在委羽山。
九溪书院 元代牟楷曾讲学于此,后人因建书院以祀之。院址在茅畲,建院年代和创建者不详。
仙居县
安洲书院 元至元中(1264-1294),隐士翁森建,授徒八百。院址在县东二十五里。
桐江书院 宋代方斫唐方千之裔居台州。元皇庆间(1312~1313),其孙方志道建书院以祀之。院址在县东四十五里。
葆真书院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道士翁道全建,翁森为之作记。院址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三、明代
台州府,治临海,领县六: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1958年撤宁海县并入象山县,属宁波专区,1961年恢复宁海县,仍属宁波专区)、太平(明成化五年,分黄岩南方岩、繁昌、太平三乡置太平县,民国三年改名温岭县)。临海县
上蔡书院 始建于南宋。明宣德初,佥事辛昉、参政何宜属郡守阮勤重建。
赤城书院 又名正学书院,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府周志伟、同知(知府佐官)朱世忠、王廷干建。院址在白云山麓。
白云书院 明检讨陈璲建,年代不详。院址在龙顾山逸庵。
南屏书院 明嘉靖间(1522-1566)冯凤池建。院址在县东南乡六十五里,涌泉南屏山旧文昌阁。
丹崖书院明陈选(谥号‘恭愍’)建,年代不详。院址在龙顾山。
崇正书院 明代侍郎金贲亨建,年代不详。院址在巾子山麓。
白象书院 明太仆王士性建,年代不详。院址在县西三十里象鼻山。
南衡书院 明主事陈锡建,年代不详。院址在龙顾山。
龙映小学址在天宁寺右。明嘉靖间(1522-1566)知府李金建。
龙顾小学 址在西门旧石佛寺。嘉靖间知府许继建。
敷教小学 址在府学西。嘉靖间知府罗侨建。黄岩县
樊川书院 始建于宋代。明嘉靖间(1522-1566),县令汪汝达迁址于县南五里御崇院旧址。
南峰书院 始建于宋代。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高邮军王所的裔孙从宁溪南山徙建于桂街北祖祠侧。
九溪书院 始建于元代。明正德间(1506-1521)圮,嘉靖三十五年(1556),县令汪汝达重建。
紫阳书院 明嘉靖三十五年,县令汪汝达改祠建。院址在县西北朱文公旧祠后。
文毅书院 明嘉靖中,尚书黄绾为其祖孔昭建。孔昭谥文毅,故名文毅书院。
石龙书院 明嘉靖中,尚书黄绾建。院址在灵岩山。
灵峰书院 明赠工部郎中王堂建。院址在邑西官奥。建院年代未考。
天台县
志学书院 明万历间(1573-1620)建,吴时来作《志学书院记》。院址在县城佑圣观东妙山。
仙居县
蓼溪书院 明刺史吴炳庶建,延请名儒以训迪乡里子弟。院址在县西三十里之田市之南。
宁海县
陈氏竟成书院 明初陈用中(端夫)读书处,取光武“有志竟成”之语而名之。院址在县东北七十里柴溪。建院年代不详。
缑城书院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县令王演畴建,并拨田产为师生修金膏火资。院址在县治东南崇圣观。
太平县
方岩书院 明嘉靖间(1522-1566),翰林编修谢世衍与弟宝庆守谢省创建,以教乡族之秀。院址在王城山北。
石龙书院 明代黄久庵尚书建,并讲学其中,其学本出阳明。明叶良佩题:“〔书院〕玉堂秋老桂花丹,海日天风满石坛,阆苑分明在平地,故报仙侣与同看。”院址在洞山,建院年代不详。
五龙书院 明代建,院址在县城北。建院年代、创建人不详。
四、清代
(含清代以后的书院)
台州府,治临海,领县六: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太平。
近圣书院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知府张联元建,并拨官田220亩,官地15亩为延师课士资。咸丰元年(1851)邑令密云路因膏火不敷改为义塾。院址在府学西南隅。
临海县
正学书院 始建于明代,原名赤城书院,后圮。清道光五年(1825)邑令程章及绅民等捐资重建,仍沿旧名。嗣后,知府潘观藻奉方正学先生于院中。易名正学书院,并拨近圣书院田亩以增师生膏火。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燹。同治六年(1867),知府刘璈建复,邑伸傅兆兰董其事。
南屏书院 始建于明代,后废。清乾隆二十年(1755)冯庚雪捐资复建。同治间(1862-1874)知府刘璈扩建,并置田60余亩作为师生膏火。
南冈书院 清初佥事洪若皋建。院址在巾子山塔下,旧名小寒山。
东壁书院 清初佥事洪若皋建。院址在县西二十里。
帻峰书院 清初侍郎冯更生、佥事洪若皋建为读书处。乾隆三十一年(1766)邑人蒋佐雯等重修。院址在巾子山麓北向。
唐公书院 清顺治五年(1648)知府唐虞世建。院址在北山文昌阁。
东湖书院 清康熙间(1662-1722)郡士合建,(《台州府志》载:旧在琪水园,侍郎冯甦建)。咸丰间(1851-1861)荒圮,同治八年(1869)知府刘璈重建。院址在城东崇和门外东湖。宣统元年(1909),陈琮琳在东湖书院故址拨东湖书院原有款创办公立初等蚕桑学堂。
鹤峤书院 清乾隆十五年(1750)建。嘉庆二十五年(1820)毁于火,后里人郎正斋建复。咸丰十一年(1861)又毁。同治间(1862-1874)郎继虞重建。院址在县东南桃渚。
宾贤书院 清道光九年(1829)里人李安邦、李涉云等捐建,并助民田244亩充膏火。同治初年,知府刘璈又拨民田11亩以助。院址在县东南大汾。清末改为小学堂。
金鳌书院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邑令仲孙樊、王宗贵等命邑人叶菁等捐资创建。置民田56亩,涂地105亩。院址在县东南一百十五里章安镇。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金鳌初等小学堂。
印山书院 旧为尼庵,清同治二年(1863)里人以此山方整如印,请于知府刘璈,集资赎回,创建印山书院。院址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海门。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印山高等小学堂。
三台书院 旧为福清尼庵,清同治六年知府刘璈给价归公创建书院,祀唐郑虔,名曰“广文”,为合郡举人肄业之所,故又名“孝廉堂”,专课经古之所。十年扩建后改名“三台”,兼课孝廉五贡。院址在县治北龙顾山。二十八年改为学堂。三十三年知府许邓起定名三台中学堂,宣统二年(1910)知府联芳改称台州中学堂。
椒江书院 清同治九年(1870)同知成邦干捐资创建,命周成钊等董其事。院址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家子镇。
东山书院 清同治间(1862-1874)知府刘璈建,捐置民田七十余亩。院址在县东南乡海门。
旦华书院 清同治间知府刘璈命里人项靖邦等捐建。置民田55亩、存款七百千逐年生息充膏火,清末改为小学堂。
尊儒书院 清同治间知府刘璈改真如寺建。院址在县东南九十里小芝。
正业书院 清光绪间(1875-1908),由南乡正业义塾改建。院址在县治北校士馆后佥事洪若皋旧宅。
自任书院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朱軿、周继潆等建,院址在巾山。
黄岩县
樊川书院 始建于宋代,岁久圮。明代将祀朱子祠移建县南五里,祠后为紫阳书院。清康熙三十年(1691)县令刘宽鸠工修建朱子祠,落成后改祠为樊川书院,祀朱子。乾隆十八年(1753)县令金鳌将万福堂僧寺建为樊川书院,上书“宋朱文公讲学处”。咸丰五年(1855)训导沈廷■率章照等重建县东南的朱子祠以课士,仍称樊川书院。十一年毁,同治间知府刘璈、县令陈宝善、孙熹等先后筹资重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樊川高等小学堂。
文献书院 始建于元代。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县令刘世宁与邑绅倡捐扩建,延师课士于此。
紫阳书院 始建于明代,清代续。光绪《黄岩县志》载:清康熙中(1662-1722)县令刘宽改为樊川书院。
育才书院 清康熙十九年(1680)县令张思齐建。院址在县治东大井头。
峰山书 院清康熙间(1662-1722)县令甘国辅建。院址在县署。
鸣山书院 清雍正间(1723-1735)牟宗周(字世泉,号玉成,茅畲人)建为族人肄业之所。院址在茅畲。
於氏书院 清乾隆间(1736-1795)於德先建。院址在路桥河西。
清献书院 旧名萃华书院,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县令路邵创建。院址在城东双桂巷。咸丰十一年(1861)毁。同治六年(1867)县令陈宝善、绅士王葆初捐资重建,祀南宋理宗右丞相杜范(谥号清献),故更名清献书院。十二年县令孙喜集资增建讲堂—“仰山堂”,并立碑题词:“从容而不后事,急遽而不失容;脱略而不疏忽,简静而不凉簿;率直而不鄙俚,温润而不脂韦;光明而不浮浅,沉潜而不阴险;严毅而不苛刻,周布而不烦碎;权变而不谲诈,精明而不尖利;亦可以为成人矣!”。光绪十四年(1888)王棻任山长,二十七年(1901)知县韩铨改设为黄岩县官立清献中学堂。
文达书院 清咸丰中(1851-1861)建,本名翼文,同治中知府刘璈更名祀阮文达。光绪十九年(1893)。王棻任山长。院址在县东南三十里路桥文昌阁。
东瓯书院 清咸丰间(1851-1861)建,初名东山。同治间知府刘璈更祀宋陈中行(庭筠)父子,取朱子诗语名曰东瓯。何锡庚、周作新等助田265亩以资膏火。院址在县东三十五里东山头。光绪三十三年(1907)周作东等改东瓯书院故址设公立东瓯两等小学堂。
祀贤书院 本名皇瑯庙,清同治七年(1868)修建,祀颜渊、子路二贤,故名“祀贤书院”。院址在县东四十里洪家场文昌阁。
金清书院 清同治七年(1868)吴月桥建。院址在县东南六十五里塘角头,因金清江而得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吴之恒等以金清书院故址创办公立金清高等小学堂。
南渠书院 清同治七年,县令陈宝善嘱诸生王凤翙等捐建,祀宋知高邮军王所,以明尚书王■配(号南渠)为名,膏火田55亩。院址在县西六十里宁溪。
西华书院 清同治八年县令孙喜建,祀给事中卢明诹,明诹号西华,故名。院址在县西四十五里乌岩。
九峰书院 旧在县东三里九峰寺后东楼,清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燹。同治八年县令孙熹重建讲堂(敷极堂)、精舍(梯云精舍)和东西两庑,于书院内建“名山阁”藏书楼,藏经史百家之书。十二年山长王棻。光绪十年(1884)王棻购赠《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计一万卷。民国元年(1912)改为县立图书馆。
秀川书院 清同治九年县令孙熹建。院址在小坑东漈。
灵石书院 清同治九年县令孙熹改寺建。院址在县西北四十五里灵石山旧寺。民国元年(1912)改为灵石高等小学校。
原道书院 清同治中(1862-1874)县令孙喜筹建。院址在县南院桥。光绪三十三年(1907)杨昌言等在书院故址拨书院息创办公立原道两等小学堂。
扶雅书院 清光绪十六年(1890)管作霖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办私立扶雅中学堂。院址在东南乡新桥镇(今新桥中学址)。
天台县
文明书院 清嘉庆间(1796-1820)邑人捐建为合邑士子敬业乐群之所,后郡守刘璈拨废寺田为院租,增修斋舍,月有膏赏,寒士颇多得益。院址在北门,相传即曹源书屋旧址。光绪三十二年(1906),金文田等以文明书院故址改设公立高等小学堂。
兰洲书院 旧为屏山草堂,清嘉庆间(1796-1820)里人曹、余、叶、赖四大族捐资合建,延师教授。曹光熙首捐银7130两,弟雨村半之。叶荣邦捐银2800余两,赖善柱亦捐巨金。绅富闻风继起,集资数万,规模大起,人才奋兴为四乡冠事。院址在县西五十里街头镇。
文溪书院 清道光间(1821-1850)里人张书绅倡募捐建。院址在县西三十里平镇之八角亭。宣统元年(1909),张钖棠等以文溪书院故址创办公立文溪两等小学堂。
苍山书院 清同治十年(1871)县令刘引之捐俸银千两,命里人陈耀台、周鼎奚等建。院址在县东二十五里岩下。宣统元年(1909)奚贞祥等以苍山书院故址改设公立苍山两等小学堂。
玉湖书院 清同治间(1862-1874)里人洪凤歧等捐建,县拨龙山寺田租以附益之。院址在县西南十里墨湖洪(今玉湖洪村)。
仙居县
安洲书院 始建于元代。清康熙七年(1668)县令郑录勋建义学于学宫之西。乾隆初县令何锦重建。四十二年(1777)县令蒋维枚徙建于明伦堂后。道光五年(1825)邑绅重修,榜曰:“安洲书院”。同治七年(1868)知府刘璈檄县令余丽元振兴文教,筹增经费,计新旧学田1000余亩,以裕山长修脯及诸生膏火。
秀溪书院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诸生王廷壁等建,延名师以课族内子弟。院址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上王。
春风书院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郑锡官等建。院址在县西二十六里下架庄。
承先书院 清道光十四年(1834)建,院址在县西二十里水口山。创建者未考。
白岩讲舍 清光绪元年(1875)监生王鸣盛建。院址在县东南三十五里白岩山。
宁海县
缑城书院 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十五年(1676)毁。十七年(1678)邑令崔秉镜重建。嗣后,历任县令黄光岳、程煜、沈逢恩和知府刘璈又多次修建。邑令孙熹、王耀斌捐谦拨款为士子膏火资。光绪三十二年(1906)王荣夔等以书院改设公立缑东初等小学堂。
龙山书院 清乾隆间(1376-1795)邑绅龚正席重建,同治七年(1868)邑令孙熹筹款重建。始建年代未考。院址在南城外跃龙山。
文昌书院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建,光绪二十三年(1897)县令柳商贤倡捐重修。院址在县治西。三十年知县董凤来以文昌书院及清节堂改办官立高等小学堂。
东岙乘龙书院 清嘉庆九年(1804)议立书院,道光十六年(1836)择地龙山,五年完工。光绪年间(1875-1908)里人褚传中修建。院址在县南三十里。
文正书院 同治七年县令孙喜以法安寺改建,中讲堂三楹,两厢楼各九楹,右厢外正屋五间,楼七间,仪门大门各一楹,院右平屋三间为守园者居住。拨寺田500余亩及山地为士子延师膏火资。院址在县东五十里古渡。光绪三十一年(1905)王家栋等以文正书院改设公立文正初等小学堂。
南乡龙山书院 同治八年知府刘璈建,以盐厘案内拨款延师课读。十二年(1873)县令周祖升拨邵忠清入官案田10亩以充膏火。院址在南乡海游龙头山。
亭山书院 同治十一年县令王耀斌、丞丁维庚等以丹邱寺详请改建,由五庄捐田充费。院址在县南七十里亭旁。
拱台书院 清同治十一年县令王耀斌以梁王寺改建,有田310亩,山808亩,地93亩。院址在县西三十里梁王。宣统元年(1909)改设官立拱台初等小学堂。
逊志书院 清同治十一年县令王耀斌以明智寺详请改建,有田120亩,新置田12亩,地23亩,山二处。院址在县北三十里孔溪墈。光绪三十二年(1906)邬承槐等以逊志书院改设公立逊志初等小学堂。
庄士讲舍 清同治十一年县令王耀斌以广修寺详请改建。有田173亩,地2亩,山92亩。地址在县西十里大畈洋。
上叶金山书院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叶良仲建为读书处。院址在县南六十里金山之麓。
箬岙植桂书院 清光绪年间生员褚志道建。院址在县南三十五里。
竹林王氏育英书院 清光绪年间竹林王氏(育英)建。院址在县西南二十里。
沙篓环溪书院 清光绪年间建,院址在县南沙篓(今沙柳)。创建人不详。
塔山童氏德邻书院 清光绪年间塔山童德邻建。院址在县西三十里。
紫溪邬氏观澜书院 清光绪年间邬观澜建。院址在县西北四十里。
太平县
东屿书院 始建于宋代。清同治十年岁贡戴蔡申等禀县拨草租钱一百十六千为束修,又于江下局木头厘金中每支抽一钱以作岁修经费。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会澜、监生福畴禀县独任出资在十八都下凤山嘴重建。三十二年候补道金葆廉等以书院故址创办私立东屿高等小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