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2012-05-06 07:18: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旅游散文

   黄坛四堂:厚诒堂、克绍堂、益善堂、居易堂。2004年2月7日晚的一场大火烧了建筑历史最悠久的居易堂,于是黄坛四堂成了黄坛三堂。居易堂主要特色是台门的两边是五花卷草山墙,造型高大,气势雄伟,保存完整,烘托出宅院的气派.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厚诒堂

  观音路五十五弄3号。

  由严廷巽与其次子严奕步建造,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到嘉庆十年(1805年),为清代四合院民居。正厅坐东南朝西北,沿纵轴依次为照壁,台门,天井,正厅及两厢,占地568平方米。厚诒堂融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为一炉,主要分布在照壁、门楼和门窗、梁架、额枋上,集浪漫与写实为一体,以此来营造耕读世家的氛围。

--------------------------------------------------------

    厚诒堂为四堂之一,为清代四合院民居,系严廷巽于乾隆44年(1799)动土建筑,因年老体衰,由其次子严奕步接替,于嘉庆十年(1805)完工。为“金、石、丝、竹”中的“金”,并奉为小四房的“祖堂”。

  厚诒堂的文物价值主要在于它的艺术性,而它的艺术价值着重体现在石、砖、木三雕中。石雕在厚诒堂中不多,但质量很高,如台门上的青石雀替,主体为一狮子,采用镂空雕刻的手法,造型生动,工艺精巧,几条彩带线条流畅,圆浑。

  砖雕是厚诒堂工艺的亮点,主要集中在台门和照墙上。木雕是厚诒堂最精彩之笔,院落内共有暖窗24片,暖窗的腰板和棂心盘、眉板雕刻是工匠下功夫最深的,采用深浮雕手法,精工细雕。木雕的内容丰富多彩。

------------------------------------------------------------------------------------------------

                                一、厚诒堂

    黄坛古镇,有众多的古建筑群宅,大多建于明、清时代。现在,明代的七架屋已不多见了,清代的三合院、四合院,有三十多幢。其中,最典型最有特色的厚诒堂、益善堂、克绍堂和居易堂,号称“金、石、丝、竹”四堂,堪称一绝,闻名于宁海县内外。
  厚诒堂为严氏祖房,它的格局和精致更胜于其他几房。厚诒堂,气势恢宏,高大的马头墙耸立着,既威严又壮观。宏伟的台门巍巍屹立,很有气魄。整幢宅院,结构严谨,构筑典雅,是一座集木、石、砖三雕于一体的工艺荟萃的四合院。木雕是房屋的主要工艺,多分布于门窗、屏风、梁回、雀替、牛腿和额枋上,有生气盎然、神态各异的倒挂狮子,有《渔樵耕读》、《二十四孝》和山水亭阁、花鸟鱼虫的工艺品,不仅雕刻工艺极为精致,而且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浪漫与写实相结合。石雕是用坚硬的红板石、红石条,镂成“状元及第”、“福、禄、寿星”等图案,或雕刻文字,主要用于台门、漏窗、柱础和门柱上,既装饰美观,又牢固大方。厚诒堂的门楼是用大型砖雕装饰,雕着“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的图像,花纹清秀,图案雅致,惟妙惟肖。在建筑雕刻工艺中用砖雕也是极为少见的。现在,砖雕工艺在宁海基本失传了。“三雕”工艺用于建筑居宅上,充分表明了主人的富有和阔气。厚诒堂为清代宁海儒学训导修职郎严辅堂的居宅,重建于嘉庆年间(1796~1820),按照中国传统建筑“阳宅风水”的伦理要求,坐北朝南,前后两水环绕,是一座封闭性的“藏风得水”的二层硬山造四合院。朝南的仿木结构用拱砖石雕刻门楼,和东西两道五花山墙,保持着台州式建筑特有的轻巧和细腻;而向北延伸的建筑本体,与克绍堂和小姐楼相通。厚诒堂按儒学伦理标准,左右着这座古建筑严谨的布局和精雕细刻的装饰题材。
   近门的门楣上方高悬着一块黑底红字的“贡元”府匾,这方匾,是浙江学政所赠,落款是:道光四年浙江提督杜书。高达6米的门楼与一道4米高的八字形砖刻照壁相辉映,照壁通体素净,在檐下雕刻耕读、琴棋、博古图案,呈现着建筑工艺中的文化内涵,反映书香门第世代的追求和希望,这是一家典型的儒家伦理标准大宅院。
   黑底金字的“厚诒堂”匾额,悬挂在正厅的廊檐卷篷顶的雕梁下,十分醒目。打开漆黑斑驳的大门,进入你的眼帘的就是“厚诒堂”三个大字。为什么房屋要叫“厚诒”呢?据说,“厚诒”含有丰厚的家风承传后世之意。所以,严辅堂始终遵循儒学的思想,培育民族传统的家风,代代相传,光耀祖宗。如今,房主还珍藏着2米余长、1米余宽的大幅“中堂”,上面有朱金彩绘的严氏四代祖宗画像。
   厚诒堂,是宁海古建筑的典型代表作,值得黄坛古镇为之骄傲。(杨古城、曹厚德)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四堂”成“黄坛三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建造历史

  厚诒堂,是严廷巽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动土兴建,因年老体衰,由其次子严奕步接手续建,于嘉庆十年(1805)完工,为“金、石、丝、竹”中的“金”,被奉为小四房的祖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结构

  厚诒堂为四合院民居,正屋坐东南朝西北。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台门、天井、正屋,总占地面积568平方米。

  由青砖构筑的照壁掩映在棕榈树阔大的叶下,呈八字形,高4米,宽6米,壁顶覆以小青瓦,正脊中堆塑的火焰宝珠和翼角的吻兽互相辉映,焕发出迷人的古韵。有勾头滴水,檐下为砖雕。

台门门楼高达六米,站在门前狭窄的卵石小巷,须仰视才能望见门楼正脊两头的吻兽和正脊下面四个翻卷的翼角。筒瓦覆盖的屋顶下,是别致的砖雕斗拱,内外两面各十一攒,两侧各三攒。上枋素面,四个翼角下各修饰以一个砖雕垂花柱。中枋正中砖雕“福禄寿”三字,边框镶有草叶形雕刻。两旁为四幅深浮雕人物砖雕。下枋中间砖雕五狮抢球,两旁为飞凤砖雕。外门框由红石构筑,两旁石柱上的石刻楹联面目清丽:“座满高朋同北海,门迎爽气挹西山”。石柱上部雕有衔环兽头,下部刻有“鹤鹿同春”图,两侧则饰以飘带。门簪上高挂清道光四年(1824)制作的、题为“贡元”的牌匾。门的两边原为高大的五花卷草封火墙,现在北墙已改建。

  正屋面阔三间,为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的重檐硬山顶二层楼建筑。明间六架梁,柱身为梭形。金柱横梁上悬有黑底金字的“厚诒堂”堂匾一块,堂匾上有长长的额题和两枚内容分别为“乙卯会魁”、“吴兴鹿坪沈焯题”的方印。额枋花板雕刻“二十四孝”图案;明间里壁的八扇屏风上,以浅浮雕的方式雕刻着桃源春晓、赤城栖霞、双涧回澜、石梁飞瀑、寒岩夕照、螺溪钓艇、琼台夜月、华顶归云等天台山八景图和花草图案。

  南北厢房亦为二层楼建筑,面阔三间二耳房,檐廊卷棚顶。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建筑特色

  厚诒堂最大的建筑特色,在于它精湛的石雕、木雕、砖雕工艺。

  厚诒堂的石雕并不多,但质量很高。如台门上的青石雀替,采用镂空雕刻的手法,雕刻了一只造型生动的狮子,工艺精巧,几条彩带线条流畅、圆润。即使是并不显要的石柱础,也加以精雕细刻,非常讲究。

  砖雕是厚诒堂建筑工艺的亮点,主要集中在照墙和台门上。台门上昂首戏球的五只狮子,翘首飞翔的两只凤凰,无不形态生动,栩栩如生。台门门头上的八仙人物故事,采用深浮雕手法,精雕细琢,构思严谨,布局巧妙,情景交融,使人感到即使是木雕,亦不过是如此了。

  木雕主要分布在厚诒堂的门窗、梁枋、雀替、牛腿、屏风上。这里的格子窗一反本地简单的直格、斜格的常规,线条不拘一格,变化多端,造型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厚诒堂共有暖窗二十四片,暖窗的腰板和格心美女盘、眉板的雕刻,是工匠最下功夫的地方。它们以深浮雕手法精工细雕,即使是绿豆大小的人物,其面部表情和身体形态都纤毫毕至,活灵活现;再配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令人观之而生身临其境之感。厚诒堂木雕集浪漫与写实于一身,内容丰富多彩。如天官赐福,太白醉酒,冯驩弹铗,武松打虎,牧童晚归等等,既有虚幻的神话,又有生活的写真,亦谐亦庄,图文并茂。

  精美的三雕艺术,营造了厚诒堂浓郁的书卷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氛围。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黄坛严氏古宅(1)---黄坛三堂之厚诒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