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散彩向空山
----中国邮票中的“梅花”欣赏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
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元代词人王旭的《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通过对雪花和梅花的对比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其实对梅花的喜爱又岂止王旭一人?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他们的佳作名句、许许多多的书画大家留下了他们的梅花倩影。当我们细细的欣赏中国邮票的时候,你蓦然发现方寸之中有许多大家的梅花佳作,让人回味无穷。
说到梅花邮票,你自然会想到1985年4月5日发行的T103《梅花》邮票(图1),这套由程传理设计的梅花邮票一套6枚加一枚小型张(图2),让很多邮人爱不释手。六枚邮票分别是绿萼、垂枝、龙游、朱砂、洒金、杏
(图1)
梅,小型张是台阁、凝馨。各种品种的梅花在细长的票幅中色彩缤纷、迎春绽放。

(图2)
除了这套完整的梅花邮票外,我们在中国邮票中还能欣赏到关山月、齐白石、吴昌硕、何香凝、石涛、金农等大画家的梅花佳作。将这些邮票一起欣赏的时候,那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最早进入方寸的梅花图是1980年1月15日发行的T44《齐白石作品选》,一套16枚,由邵柏林设计,其中的(16-7)8分的一枚是红梅(图3),这是票幅最细长的梅花图。齐白石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
家”的称号。他的《红梅》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白石老人画过许多的梅花国画,从这小小的《红梅》中我们能体会到梅花的精神。
(图3) 梅花再入方寸是1982年9月29日发行的J84《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邮票,一套2枚,图案分别是关山月的《梅花》(图4)和肖淑芳的《扶桑》。梅花曾是中国国花的候选花,在这儿梅花成了中国的象征。关山月的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他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幅国画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为大家耳熟能详。
1984年8月27日,邮电部发行T98《吴昌硕作品选》,这套邮票由卢天骄设计,一套8枚,其中(8-7)一枚就是梅花(图5)。吴昌硕是
晚清著名画家,他一生酷爱梅花,常以梅花入画,用写大篆和草书的笔法为之,邮票入选是一幅红梅,画面善于留白,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笔墨酣畅,富有情趣,曾有“苦铁道人梅知己“的诗句。他去世后,墓门石柱上刻有沈淇泉撰的联语:其人为金石家,沉酣到三代鼎彝,两京碑碣。此地傍玉潜故宅,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
1998年6月27日发行的1998-15《何香凝作品选》由王虎鸣和阎炳武设计,这套邮票一套三枚,(3-3)就是梅(图6)。何香凝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夫人,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她的梅花笔
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淡然中见一种平和的心态。
2009年3月22日,发行了2009-6《石涛作品选》,6-4是梅竹图(图7),石涛是清代的画家、僧人,他的画擅山水,兼工兰竹,所选的梅竹图,所画的梅花是墨梅,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
2010年10月18日发行了《梅兰竹菊》邮票,4-1是梅(图8),原作者是清代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画梅师白玉蟾,初画竹,继画马,画佛像,画梅更能独创一格,金农画梅,尤精墨梅,所作梅花,生机勃发,古雅拙朴。邮票的配诗是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画相融,浑然一体。
在方寸之中欣赏到的梅花均是出自大家之手,一样的梅花,不一样的韵味。

(图7)
(图8)
(最新原创博文 谢绝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