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钱江源 脚踏三省界(3)

(三)翻越石耳山
所谓“无知者无畏”!当我们爬完石耳山,才知道爬过的是石耳山,当我们下到晓鳙村,回望那爬过的高山,才知道海拔有1261。5米!昨晚还睡在浙江,今晨已到了江西!
石耳山,海拔1261.5米,是浙江省开化县与江西省婺源县界山,位于开化县苏庄镇西北部(婺源县江湾镇东南部),山体岩石为花岗岩,因危崖峭壁上长有名贵药材石耳(供食用,亦供药用)而得名。
石耳为地衣植物门植物,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体扁平,呈不规则圆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绒毛。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是一种稀有的名贵山珍。原来石耳就是类似于我们这儿叫“地肾”的那种东西,小的时候吃过“地肾”,现在已经多年不见了。
龙上村的夜晚,我们睡得很好,于是今天有充足的体力去翻越石耳山。早晨6点起来,围着村子转了一圈,村子四周种的都是吊瓜,一个个挂着,红的青的都有,很是好看!龙上村虽然是属于浙江开化苏庄镇的,但是房子的样式已经是明显的徽派建筑。巍巍的青山中,那粉墙黛瓦马头墙成了一幅自然而美丽的画。
龙上村是浙江西北面最后的村庄,海拔640米,昨天下午从宋坑到龙上,事实上我们已经爬到了半山腰,7点53分,告别邱大伯,我们正式开始攀登石耳山。
一直都是上坡,重装穿越显得很吃力,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我们走的那条路并没有什么风景,浓雾渐渐涌起,如缥缈的仙境,怪不得当地人叫石耳山为石耳仙山。我停停走走,走走停停,没有一口气爬上去,到石耳山的龙泉庵已经是9点08分,这儿的海拔已经是1100米,离山顶大约还有半小时的路。
古人游石耳山有诗云:“石耳连纵势插天,徐行步步踏云烟。扪萝直上高峰顶,千里湖山聚目前。”又有诗云:“碧桃烟暖晓猿啼,海日浮光泰华低。仙子应怜行客远,片云载雨下吾溪。”石耳山是佛教名山,山顶的龙泉庵是属于浙江开化县苏庄镇的。
据庵旁的石碑记载,龙泉庵始建于宋代徽宗年间(公元1112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开山之祖是元越公,据传他坐化前天智非凡,能知过去未来之争,具有神童之呼,对父母言听计从,为人朴素耐劳,七八岁时守牛于内岭地方,见窑匠师傅做瓦,他就利用瓦泥做了一尊佛像,等窑师装窑休工时,就悄悄地将佛像装入窑内,烧了几日开窑后,窑内只存一尊佛像,全窑瓦片却腾空而起运到海拔1200多米的石耳山去建造庙堂。这就是碑文记载的龙泉庵的来历。后来历经过两次火灾,今天看到的龙泉庵是1986年重建的。
庵里守庙的女人很凶,看到我们这些背着装备大汗淋漓走上来的人,放了一点水(山里自然流来的),竟然被她骂了一顿,青山说;“我刚刚在乐助箱里放了40元钱呢,放一点水都要被你骂吗?”那女人说:“是吗?那我到里面打开来看看。”说着走到了佛像前的乐助箱旁,然后坐在一旁,看我们能丢进多少钱。天哪,竟然有这样守庙的女人!大家不顾劳累,拔脚就走,也算见到了这等的信佛女人,大家庆幸昨晚没有在这儿露营。仙子应怜行客远,却把古训全抛完。
11点24分到达栖霞古寺,建在半山腰,是属于江西省婺源县的,山脚就是晓鳙村。
栖霞古寺,原名栖霞禅林,始建于元代,有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供奉古佛、药王、观音等,石耳山发脉直下,至寺址刚好是在半山腰,突起奇峰,峰巓平坦,古寺历来香火旺盛,现在看到的栖霞古寺古意荡然无存,是一座新建的寺庙。
11:56到达江西省婺源县晓鳙村,这是一个典型的徽派建筑的古庄,四周青山环绕,走到村里,到处都飘着一股牛粪、鸡粪的气味,这就是农村的味道。不过,要是在清晨光线好的时候来拍古村,炊烟升起时,这美丽的古村是别有韵味的!

10月2日7:49从龙上村出发


8:40









石耳山龙泉庵(海拔1100米)属于浙江开花县马苏镇的

9:08到达石耳山龙泉庵






明代古寺 龙泉庵(属于浙江开化苏庄镇)


过庙以后的岔路口,应右走

10:30到达路廊

元代的栖霞古寺(江西婺源境内),重建


栖霞古寺





11:56到达江西省婺源县晓鳙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