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文学讲座提纲【让文学滋润我们的青春】

(2013-05-24 08:57:46)
标签:

八月天

文学

文学教育

文学与青春

文化

分类: 文学茶座

让文学滋润我们的青春

(讲座提纲)

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讨论文学的话题,而且是讨论文学跟青春的话题。当然,对我来说,青春已经逝去。我非常羡慕你们,大学时代,青春时光,可以说是人生最美好、最火热的阶段。我想大家都看了近来正热映的一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些朝气蓬勃的故事,不知道是否引起我们的共鸣了?大家不要误会,今天我不是跟大家讨论这部电影的。我想告诉大家,青春,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独特的。

一、文学是用来做什么的?(让大家回答)

关于艺术对人的生存有什么意义,理论家是这么总结的:一是帮助人解脱精神的苦恼,二是帮助人寻找精神的栖息地。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等哲学家认为:人生本质是痛苦的,只有依靠艺术,才能使人得到解脱,使他们的欲望通过幻想、象征的形式获得满足。正如尼采所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

文学,又是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读、写都很方便。读书,只要认识字就行,写,也就是笔和纸。因此才会有像高尔基、高玉宝(半夜鸡叫)这样的没上过学的作家。当然现在都改用电脑了,连笔和纸都不用了。

二、文学的迷人

文学真是太迷人了。

我先说一个人,想必有同学对他是熟悉的,著名作家田中禾。他是河南的前任作协主席,现在还是名誉主席。他的代表作有《五月》《匪首》《父亲和她们》《十七岁》等。《父亲和她们》入围这一届的矛盾文学奖前80部。他是南阳唐河人,从小生活在郑州,高中阶段写过两部长诗,4本抒情诗,毕业之际,也就是1958年的六一,他的童话长诗《仙丹花》出版。从此,他便中了文学的鸦片,以前要做天文学家、画家、电影演员的梦,被作家梦覆盖了。他考上了兰州大学中文系,却不安心读书,觉得大圩课程真没劲,到大三便决定退学,为了不让家庭动摇他的决心,他直接把户口迁到了农村。在后来的生活中,他在县城,当过流浪汉,跟过剧团,办过小工厂,经受了人生常人难以想象的苦辣酸甜。最终,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

当然,他是幸运的。据他说,他退学的时候,同学们把他当成了英雄,几百名同学去火车站送他,还有4名同学跟他一起退了学。这四个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并没有成为作家,被淹没在人海之中。

下边我再说说我是怎么迷上文学的。

先说读书。小时候,喜欢听故事,先是缠着父亲讲故事,稍大点就跑出去听故事,我们老家叫“嗙诓儿”,冬天的牛屋,夏天的胡同口,村里有学问的老头,讲民间故事,也讲三国、水浒,三里五村偶然也有说书的,到了小学三年级,我再缠着父亲讲故事,父亲就说,想知道更多的故事,就读书。他跑县城给我借了几本书: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选,少数民族机智人物故事集,还有一本前苏联的书,《卓娅与舒拉的故事》。就这么读下去,越读越上瘾,到了1980年,我父亲又花了3000元钱(那时候,3000元钱,盖两座瓦房都花不完),从县城买了3000多册书,这其中有一部分文革后翻译引进的第一批外国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悲惨世界等等,开了一个家庭图书馆。我就住在四周都是书籍的屋子里,可以自由地阅读。

再说写。我想大家都一样,书读多了,尤其是文学的书,就会有试着写写的冲动。初中时候,我就开始把摘抄的精彩段落用到作文里,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念,很得意。初三时候还写过一首长篇童话诗《牛与狐狸》,根据民间故事牛是如何被狐狸骗到北方改写的。到了高中,因为一个偶然事件(疑似肺结核),很苦闷,便根据这件事写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雪花在空中飘飞》。从此便开始写起了小说,每周都会写一个五六千字的小说,经常收到退稿。高二、高三两年时间,写了一部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公开的秘密》,结果可想而知,到现在还在那放着。

后来,不再复读考大学了,要回农村,靠写作当作家。打工,在建筑工地上,每天晚上读书,写日记,写作。靠文学,温暖着这段人生中最阴暗的生活。

三、青春需要文学

有一点,大家都清楚,也不用论证,那就是,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需要文学。我们的青春,更离不开文学。

可以说,大学里,每个人都会读文学书籍。大家是不是喜欢韩寒、郭敬明,还有笛安、孙睿?还有些同学是不是在读网络小说?

文学可以温暖我们。

四、莫要为文学着魔

爱好文学,读书、写作,肯定是没错的,还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温暖。尤其是年轻时候,多读书,能写点东西,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为文学着魔,让文学影响到你的正常学习,包括今后的择业。

正如现在文圈内流行的一句话:你可以为文学献出你的热情,但不可以献出你的生活,更不能献出你的生命。当然,有多少人为文学献出了生活,甚至献出了生命。比如路遥,写完《平凡的世界》,不久就离世了,他纯粹就是累死了,才42岁。但能留下一部《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也是很了不起的。

我们一定要清楚,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越来越边缘化,靠文学生存、生活,越来越困难了。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搞专业写作。我们有更多的选择。

    (讲座时间:2013年5月23日下午14:30-16: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