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
(2012-12-14 22:11:01)
标签:
文鼎中原长篇小说精品工程河南省文学院城市的月光杂谈 |
分类: 文学茶座 |
自2009年4月《城市的月光》出版以来,确实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荣誉和惊喜:当年上架的同时,《郑州晚报》于当年5~6月进行连载,引起较大反响;7月签约新浪读书,众多网友抬爱,10天点击即突破400万点,并成为河南省2009年名列前茅的畅销书;2012年初,入选河南省农家书屋,加印1万册;本月,又侥幸获得“文鼎中原——长篇小说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我真的特别满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老师,各位文友,大家好!
首先,感谢文学院、省作协提供这样的机会,感谢各位评委对拙作《城市的月光》的肯定与鼓励!也感谢长期以来帮助我、支持我、指导我、扶植我的各位老师!
《城市的月光》能侥幸获奖,内心实在惶恐,尤其是与前辈、老师们的大作放在一起,实乃望尘莫及,更叫我汗颜。无论是从艺术性、思想性等方面,《城市的月光》都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只能把这次获奖,当作一种鞭策,一种动力,在今后的创作中,更加虚心地向前辈、老师们学习,争取有较大的进步。
我从高中时候就开始做作家的梦,迄今已经近三十年。在我四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文学是我无法戒掉的瘾,借用一句网上流行的话:“戒烟容易,戒你很难”。索性,我也不戒了。对我来说,文学就是我的神,我的宗教。曾经,因为生计,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顾不上创作,甚至很少读书,但内心对文学,依然是虔诚的。当生活、工作相对稳定一些,文学之梦再次复苏,我又重新拿起笔开始创作。
写作《城市的月光》,实属偶然。2005年初,一次与一个老乡闲聊,聊到一些打工妹,她们向往城市的生活,更渴望通过努力成为城市人,个别文化层次不高的打工妹,面对霓虹灯的迷离和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不知不觉走向堕落,迷失了自我。于是,我便有了写作的冲动。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工作之余,我每周熬两个通宵,加上那年春节放假的十天,紧赶慢赶,终于完成了27万字的小说。我的初衷是,一方面,通过呈现一些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表达对社会与生活的一些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梁慧云、程晓雪等这样的典型,和她们的迷失故事和情感纠葛,表现她们与生活、命运抗争的轨迹。这其中,绝没有我对她们的鄙视与嘲笑。当然,也不仅仅是同情与理解。悲悯与批判,才是我最终的表达。但我知道,作品与作家的期望永远会相差很远。
创作之于我,就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无论写得如何,我都会一直写下去。在此,套用诗人袁枚的两句诗,聊以自慰,也是自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为一朵小小的“苔花”,我斗胆效仿一下袁枚“也学牡丹开”的气度,把文学创作进行到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