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饮茶与品位(2012年11月6日郑州晚报A28版)

(2012-11-06 07:18:24)
标签:

郑州晚报

休闲

饮茶与品位

八月天

茶文化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饮茶与品位(2012年11月6日郑州晚报A28版)

http://zzwb.zynews.com/html/2012-11/06/content_418117.htm

饮茶与品位

□八月天

 

大约两年前秋末的一天,一个相熟的富商对我说,现在有品位的人都不喝酒了,改喝茶了,他花了两三千块钱,买了茶具与茶叶,并强拉硬拽让我去他家品茶。盛情难却,我应邀品茶。富商拿出青花瓷的功夫茶具:茶海,盖碗,闻香杯,茶杯, 茶滤,茶夹,茶托,茶盘,茶巾,可谓应有尽有了;茶是两千多元一斤的上等铁观音。

开水,冲泡,倒茶,富商笨拙地操作着,还一边给我讲解:进入秋冬,应多喝红茶或乌龙茶等温性茶,少喝绿茶之类等凉性茶,等等。我笑而不语,只是不停地饮茶,即大口猛喝。我知道,这不符合功夫茶的喝法,但我喜欢这样,做不到一小口一小口地啜,也装不了文雅。如此,功夫茶杯就显得特别小,富商便不停地为我添茶,后来感觉太繁琐,便找来一个大玻璃杯,一下子倒了一满杯。我大笑道:这样才过瘾,装什么矜持啊。富商对我的做法不以为然,失望地说,想着你是个文人,对喝茶应该很讲究的。言下之意,我的喝法是不讲究,当然也就没品位了。

这位富商,与我相识多年,也称作朋友,初中文化,早年曾喜欢过文学,写过通讯报道,后来经商,如今腰包里很殷实。但说到品位,确实不敢恭维,浅薄势利,薄情寡义,拜金无德,俗不可耐,这些词用在他身上都不为过,属于我鄙视的那种除了钱穷得啥都没有的人。

我想起一件亲身经历的关于茶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门一个闺女出嫁,我跟随到婆家去送嫁。吃饭前,送嫁人中一个见多识广的光棍汉把婆家负责接待的人叫过来,神神秘秘地问道:你们村种不种红薯?

我们都被光棍汉搞迷糊了,接待者也一脸的茫然,这个村是多年的“粉条村”,种红薯很多,他不明白这位娘家人葫芦里卖的是啥药,随口答道:种啊,咱村就种红薯多,想要红薯啊?

光棍汉指指桌子上的水碗,阴阳怪气地说,去拿把红薯叶,叫这白水变变颜色。

我们恍然大悟,光棍汉是嫌招待的水没茶叶。接待者当然没有拿来一把红薯叶,而是赶紧指使人去买来三块钱一大袋(半斤)的“猴王”牌茉莉花茶。

光棍汉喝着茉莉花茶,以教训的口吻对接待者说:并不是没有茶叶这水就喝不下去,这是待客之道,娶新媳妇呢,叫娘家人喝白水,不像话。

接待者连连点头,嘴里应着是是是。此风波才算化解。

我想,那位富商的喝茶,跟这位光棍汉的“让白水变变颜色”,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富商眼中的功夫茶,是品位,是高雅,光棍汉眼中的茶,是礼仪,是尊重。他们在意的,只是形式,并不是实质。

当然,我如此说,绝不是要颠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更不是看不惯程序繁琐的功夫茶道。我的意思是,并不是每个人对茶都需要那么讲究的仪式,对很多人来说,喝茶,就是补水,无非,使水变变颜色,变变味道。在喝茶上,大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喜欢茶艺的,就尽情地去享受功夫茶的过程;而喝茶仅仅是为了止渴的,便可随意而为,不必拘泥于规矩。

如此,窃以为,喝茶,与品位,与素养,与其他一切与茶无关的元素,都是无关的。也许,这观点并不正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