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疑“‘清风半夜’不‘鸣蝉’”(新乡日报2012.8.10七版)

(2012-08-12 17:55:51)
标签:

宋词

辛弃疾

鸣蝉

稻花香

八月天

八月天随笔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质疑“‘清风半夜’不‘鸣蝉’”
八月天(郑州市)
质疑“‘清风半夜’不‘鸣蝉’”(新乡日报2012.8.10七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的千古名词佳句,小学时候已烂熟于心。最近,无意中看到一位柴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质疑辛弃疾〈西江月〉词》。窃以为,他的观点有点哗众取宠,吹毛求疵,与文学相悖。

柴先生在文章里称,曾在鹅湖(江西铅山县)住了数日,“忽一深夜有客来访,说听得蝉声便循声寻去,在山脚灌木林和田间沟壑茅草丛中,捉到了数只名为‘纺织娘’的昆虫。该‘纺织娘’的腹面有与蝉相仿的鼓膜,其发出的鸣声与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原来辛弃疾的“清风半夜鸣蝉”中的“蝉”其实就是“纺织娘”。

为了证明自己的质疑是正确的,1984年盛夏,他再次来到鹅湖。正值农历六月,天气又闷又热。在鹅湖,“白天蝉声恬噪于耳,到了夜深处,听不到蝉声自不必说,就连稻花香也没有闻着。

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来说,盛夏的蝉鸣太熟悉了,熟悉得犹如自己的指纹。童年时候,很多晚上,我们一群孩子会抱一堆柴火,在大树下把柴火点燃,火光把周围照得通明,力气大的伙伴用脚猛跺树干,隐匿在树冠上的蝉受到振动便纷纷扑向火堆,不一会儿,蝉香便在空气中弥漫!此天然烧烤,味道极鲜美,如今回想起来依然会不禁垂涎。那时候,白天的“鸣蝉”,在阳光下伴随着我童年的各种活动;“半夜鸣蝉”,也曾经惊扰过我的睡梦。

记忆中,深夜的蝉鸣,通常都是月光很好;没有月光的夜晚,似乎没有过蝉鸣。

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里也写到蝉声:“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不过,关于夜间“蝉声”还引起了小小的争议。陈孝全在《朱自清传》中记载:“当《荷塘月色》发表后,有个姓陈的读者给他写了一封信,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重视,问了好些人,都说蝉在夜晚是不叫的,又写信去问一个昆虫学家,回信抄了一段书给他,说‘好容易找到这一段儿’,蝉在夜里会叫的。朱自清认为既然是好容易才找到那么‘一段儿’,可能这是一次例外。因此,他写信给陈先生,表示感谢,说待《背影》再版,当删掉月夜蝉声那句子。后来,他留心观察,有两回亲耳听到了月夜蝉声。”看来朱先生对“清风半夜鸣蝉”也是模棱两可的。虽然后来“两回亲耳听到了月夜蝉声”,可这“月夜蝉声”是黄昏还是夜间,要是晚上八九点钟夜幕没有完全降临时听到 “鸣蝉”,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昆虫记·蝉》里这样描述:“15年来,我不得不每日与蝉为邻,虽然我不乐意听它们唱歌,却相当热情地观察它们”,“蝉在早晨七八点开始唱歌,到晚上8点左右、暮霭沉沉时才停止。”

似乎,这“清风半夜鸣蝉”真的是例外了。

但是,古诗词是讲究意境、讲究艺术感染力的,“鸣蝉”,只是一种意象;文学,也不是科学,有时候,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夸张是必要的。何况,“半夜鸣蝉”也确实存在(即使是例外)。因此,那位柴先生对辛弃疾的质疑,只能是一种非文学的观点。因此,“清风半夜鸣蝉”,依然是不朽的词句,《荷塘月色》也没有删去月夜蝉声的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