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人(随笔)
(2010-06-11 10:19:42)
标签:
生意人诚信情意斤斤计较无商不奸唯利是图 |
分类: 心灵絮语 |
生意人
早起打开冰箱拿酸奶,发现几天前在巩义雪花洞口买的几粒熟透的杏子。因为好几天了,加上本身已经长熟,那杏看起来有些干涩,还有微小的黑色斑点,由此突然想起小时候家乡集上卖杏的老头。不知有多少年,印象中,那老头每年夏天都会卖杏、桃、李等水果,记忆特别深的,就是那带着细小黑斑、干涩而软软的杏子。那时候,在幼小的我心目中,他可以拥有那么多杏子、桃子、李子,还可以卖很多的钱,感觉他很伟大。每当筹备到几毛钱,或是自己收集点废品破烂,辛勤劳动收获点知了皮、香核(有一种叫地地蓼草的小根茎),郑重地跑到集上的收购站卖掉自己的战利品,获得几块钱,就会跑到老头的摊前买几个杏子、桃子,偶然也买一两颗李子解解馋(李子太贵)。那老头很是斤斤计较,秤头把得很紧,一点光也别想占。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很少去另外几个水果摊,总是买他的东西。现在想来,他的面部表情那么僵硬而单调,并没有亲和力能吸引我。
从那时候起,应该是到中学毕业吧,内心对生意人是充满敬佩与羡慕的。感觉,做生意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就连赶集卖菜、卖红薯都认为是一种超人的才能。上高中的时候,偶然会去街上的营业食堂吃碗素汤面或一小块庄馍改善一下生活,看着盛面条和称庄馍的师傅,包括食堂跑堂的,心里都肃然起敬。记得盛面条的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长得很一般,眼睛特小,叫什么梅,刚刚进入青春期的我对她特别有好感,甚至还想过,要是能找她做媳妇,这辈子就满足了。
大概是自己独立门户之后,渐渐地对生意人有了些不好的认识。
第一次,感觉生意人特别无情无义,是一次借钱。那时候我在一所初中教学,一个做生意(倒卖菜)的街坊(按街坊辈长我一辈)找到我家,好像给我拿了一小捆韭菜,让我帮助他的女儿安排到我们学校上学。我尽心尽力地帮他完成,还让他省了一百多块的高价费。也是有了这个交往,我借了他二百元钱,说好秋后还。后来,正在收秋种麦,他向我索还借他的钱。当时秋季收获还没卖,手头确实没有钱,很不好意思。但想不到的是,当天他又派他十多岁的孩子来我家催还。我就有点恼了,一是凭他的经济状况,不缺、也不急着用这二百元钱;二是找我帮忙我尽心尽力,现在孩子毕业了,用不到我了,这么催要,太无情无义了。
后来每每与人说起这件事,有人劝我,只一句:生意人。这句话的潜台词,我理解有三层含义:生意人,看重的是利益,可以理解;生意人,办什么事都讲交易,不讲情意;生意人,干什么短绝之事,都可以原谅。
知道了“无商不奸”这句话,便彻底改变了我以前对生意人的那种敬佩与羡慕态度,开始对生意人看不起,总认为他们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甚至奸诈坑人。身边确有一些生意人令人失望,尽干些短毒之事,损人利己之事,过河拆桥之事,忘恩负义之事,等等。
我的结论,生意人眼中,最重要的就一个字:利。这一点我因为做过一年多生意深有体会。那时候我在企业工作,有一点人际关系资源,就开了一个百货店。我和妻子都上班,进货需要挤时间。我因为经常带车去县城,一有机会就趁车捎货,“别克”“奔驰”都给我拉过货,而且还有豆腐乳、榨菜之类的大件货物,司机看着硕大的榨菜坛子和腐乳罐子,直咧嘴。说你这点烂货让这么好的车拉,说出来丢人,老板知道了不训我才怪呢。我讨好地笑笑,说,委屈你了,委屈车了。没做生意前,去县城不是洗澡就是理发,做了生意之后,带车了趁车捎货,不带车了自己还是捎货。那时候,天天想的都是生意,房租,各项费用,天一亮就得出去多少钱,卖多少东西才能赚多少钱。洗一次澡,理一次发,都得几块钱,那得卖多少榨菜才能赚够。这样一想,钱就真成了心中的最重,能少花的钱就少花,能多赚的钱就多赚。利,成了时刻萦绕于心的概念,想放下都难。
有了这个经历,就理解了生意人“唯利是图”的做法。算计几乎是生意人的全部,如此天天沉溺于算计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不改变才怪呢。所以,我后来决断地不再做生意,就是因为这种不由自主的算计。
近些年商界提倡诚信,推崇儒商。能成大事的商人,已经弃奸从儒,变得不那么铜臭了。
当然,无情无义、斤斤计较并不仅仅是生意人的专利。这个社会,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些人没有做人底线,没有信仰追求,乃至干一些短毒、无义之事,都可以理解。再说,不理解又能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