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敬泽博文随感
(2009-12-15 19:51:40)
标签:
李敬泽废都思想性八月天文化 |
分类: 我看 |
近期,表达的渴望很低,除了急于赶写的小说,几乎什么都不想写。懒惰,肯定有一些,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感觉表达的无意义。社会,世界,一切,都不会因为自己的表达而改变,特别是看不惯的事物,写的时候也会气愤——仅仅气愤而已,还能怎么样呢?流氓的继续流氓,腐败的继续腐败,贪污的继续贪污,有问题的继续有问题,内分泌失调的继续失调……自己,抑郁倾向继续保持(好歹抑郁倾向不危害别人)!
下午无意在博客上看到李敬泽先生的两篇博文:
一篇是《思想性断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02d30100g97s.html)
一篇是《庄之蝶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02d30100f530.html)
他在《思想性断想》中谈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二是文学的思想能力和哲学家、社会科学的专家们的思想能力有什么差别,三是没有思想性的艺术性,四是现实生活与思想性,五是文学的创作需要一种思想背景,六是文学要不要思想性。其实,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如果不是看了李先生这篇博文,我也许还有误区。比如,把思想性与作品的主旨等同起来,或者将思想性概念化与文字化。
《庄之蝶论》主要是评《废都》。我读《废都》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当时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废都》的艺术价值很高,有红楼遗风,一定会流传千古。后来《废都》被封杀,更证明了自己的感觉。李先生这篇洋洋洒洒的文章,让我能从头至尾很轻松地读下来,足以说明他的表达与我产生了共鸣。他的认识在此我不赘言,有兴趣的朋友可读他的原文。有一点,值得肯定,《废都》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是当代小说的一个高度!对一些诋毁《废都》的流言蜚语,真感觉好笑!不懂文学艺术,还非得装模作样。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文人,把自己看得比山都高,排斥一切不合自己口味的作品,显得特别小家子气。
我的认识,《废都》的启示,作品不仅仅在于写了什么,还在于如何表达。比如,写妓女,不会因为写的是妓女作品就一定龌龊,关键在于你抱着什么样的态度,还有作者是否有博大的悲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