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向人物心灵之窗的书写

(2009-03-21 09:26:26)
标签:

傅爱毛

八月天

天堂门

昆德拉

心灵书写

文化

                     通向人物心灵的书写

                   ——读傅爱毛小说《天堂门》有感

最初读《天堂门》,是在一个文友的动议下,她要与我讨论这部作品,我就去买了本《小说月报》。因为自己写小说,加上墨白老师曾经教诲我应该更多地去关注文本价值,所以读小说总是喜欢从文本及艺术手段的角度。但这篇《天堂门》,我是在饱满的情绪中读完的,而且让我震惊——这种震惊来自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自于作者对主人公的洞察与想象力。

我的第一感受是,作者的发现是非凡的。傅爱毛发现了端木玉这样一个边缘人——殡仪馆美容师,及其她身边的边缘人——纸扎艺人哑巴、殡仪馆守尸人老张、艾滋病患者非常3+1。傅爱毛走进了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展现给读者——这无疑是众多读者未知的世界,傅爱毛给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导游与讲解。

米兰-昆德拉有一个观点:发现惟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乃是小说惟一的存在理由。他认为,一部小说,若不发现一点在它当时还未知的存在,那它就是一部不道德的小说。知识是小说惟一的道德。

米兰-昆德拉总结,小说以特有的方式,以特有的逻辑,发现了存在的不同方面:在塞万提斯时代,小说探讨什么是冒险;在塞缪-理查森那里,小说开始审视“发生于内心的东西”,展示感情的隐秘生活;在巴尔扎克那里,小说发现人如何扎根于历史之中;在福楼拜那里,小说探索直至当时都还不为人知的日常生活的土壤;在托尔斯泰那里,小说探寻在人作出的决定和人的行为中,非理性如何起作用;在马赛尔-普鲁斯特那里,小说探索无法抓住的过去的瞬间;在詹姆斯-乔伊斯那里,小说探索无法抓住的现在的瞬间;到了托马斯-曼那里,小说探讨神话的作用,因为来自遥远的年代深处的神话在遥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等等。

因此,《天堂门》成功之处,我认为不是故事,而是发现——这个发现是伟大的,是个性的,也是有难度的(以我的理解,这种难度是作家探寻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

其次的感受,是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准确的把握。无论是端木玉,还是哑巴、老张、非常3+1,傅爱毛都把握得很准,可以说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无微不至。(在此就不啰嗦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原作)。

再次的感受是笔法的细腻。女性作家手法的细腻,是男性作家无论如何都无法逾越的。傅爱毛在行文中的细腻更让我惊叹。那些个鲜为人知、令人感动的细节,是作家才情的标志与体现——一个马马虎虎的人是不可能抓住这样的细节的。

还有很多感受,不一一赘述。

近日有幸与傅爱毛面晤,并谈起《天堂门》,她很谦虚,说因为杂志编辑催得急,作品发得仓促,留下了一些遗憾。这正是她追求完美的所在。而无论是否有瑕疵,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篇优秀的作品,而且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仅此足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