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鱼禾小说《谁的国色天香》有感
(2008-08-22 16:16:33)
标签:
文学小说杂谈 |
分类: 文学茶座 |
我的第一感受,这是一个别致的小说文本。
小说通篇充满了质疑——究竟是对生活的质疑,还是对文人道德的质疑,抑或是对文人生存状态的质疑?
在“我”的叙述中,这种质疑显然是隐蔽的。“我”的眼里,北方这个人物充满了矛盾,他生活窘迫,自命清高,同时也流氓成性(流氓不是指他与女性的关系泛滥)。现实中,在生存的压力下,北方的人性是扭曲的,扭曲得如一个提线木偶,被某种力量操纵得没有了自己。而虚拟的网络,成了诸多文人理想的乌托邦,火热的人气,众多的粉丝,漫无边际的跟帖,绘成了诸多文人虚荣的肥皂泡。肥皂泡破灭了呢?这又是一个质疑。
而小说对北方的命运悲剧,同样也充满了质疑。也许,他的孤独与失败,不仅仅是因为生活的窘迫。他迷失的,应该是自己的精神家园——而这正是当前众多文人的通病:无限膨胀的欲望,让他们在生活面前无所适从,失去了信念,迷失了方向。
小说的艺术技巧,老道而诡秘,特别是元叙述的介入,让小说充满了张力。在2万字的小说中,元叙述(六个不同纬度叙述的故事)占了近一半(9300字)。本来,“我”的叙述就让读者充满了疑云,而元叙述对叙述的颠覆(抑或是阐释),更使小说文本蒙上了一层迷雾。在作者有意布阵的云山雾罩中,读者一步一步被文字淹没。读完,你也许会质疑:生活真相究竟是什么?
元叙述是叙述的衍生品,应该是叙述的奴隶,但在此篇小说中,作者大胆地让元叙述成为控制叙述的力量。在大段大段的元叙述中,也许隐藏了更多的生活真相,成为颠覆叙述的掘墓人。
在叙述与元叙述的二度叙述中,叙述是感性的,元叙述是理性的,而作家在感性与理性中不停地进行思维转换,这个写作难度是很大的,没有功力肯定是不行的。而元叙述的介入,也使小说结构布局浑然天成,情节曲折跌宕,从而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