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精神(米兰-昆德拉小说观之一)
(2008-07-13 11:05:36)
标签:
文学/小说杂谈 |
分类: 文学茶座 |
以下文字是我在阅读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的一些体会,记录在这里备忘,并无他意,因此大家不必在意。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对小说怀疑,特别是在当今多元文化形式并存的时代,影像视频,多种问题,都比小说更直接更简洁,那么小说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李敬泽曾经写过《微小说申辩》一文,对小说存在必要性作了阐述。但看那篇文章的时间很长了,现在也记不起具体内容了。
米兰-昆德拉则告诉我们,小说以特有的方式,以特有的逻辑,发现了存在的不同方面:在塞万提斯时代,小说探讨什么是冒险;在塞缪-理查森那里,小说开始审视“发生于内心的东西”,展示感情的隐秘生活;在巴尔扎克那里,小说发现人如何扎根于历史之中;在福楼拜那里,小说探索直至当时都还不为人知的日常生活的土壤;在托尔斯泰那里,小说探寻在人作出的决定和人的行为中,非理性如何起作用;在马赛尔-普鲁斯特那里,小说探索无法抓住的过去的瞬间;在詹姆斯-乔伊斯那里,小说探索无法抓住的现在的瞬间。到了托马斯-曼那里,小说探讨神话的作用,因为来自遥远的年代深处的神话在遥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等等。
在我国,小说的读者应该是部分阶层的,无论是身居要职的高官,还是为温饱发愁的贫民,在小说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贫困潦倒、生活窘迫、破衣烂衫的人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红楼梦》或《战争与和平》。
胡塞尔看作是欧洲精神精髓的,是小说受到“认知激情”的驱使,去探索人的具体生活,保护这一具体生活逃过“对存在的遗忘”,让小说永远照亮“生活世界”。昆德拉十分同意赫尔曼-布洛赫一直强调的观点:发现惟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乃是小说惟一的存在理由。他认为,一部小说,若不发现一点在它当时还未知的存在,那它就是一部不道德的小说。知识是小说惟一的道德。
那么,新的发现就是小说精髓所在,正如昆德拉所说,小说如果一直在重复,就失去了小说精神,其实就是小说的死亡——一种隐蔽的死亡。也就是说,小说没有消失,但它的历史停止了。
发现未知的东西,这对写小说来说是一个很高的标准。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但我认为这是很值得中国小说创作者关注的方面。有多少人,不是在重复过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