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小说判定标准的感想

(2008-01-30 18:49:42)
标签:

杂谈

写这篇博文,我先声明一下,很多观点和文字,是引用《小说选刊》主编、副主编接受采访时候所讲的。我本来想用黑体字或其他颜色标出来,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一选中文字就不见了,只好作罢。

2006年初,《小说选刊》要进行改版,提出了如下16个字:现实观照、人文情怀、独特视角、中国气派。

说到底,这就是该杂志选择小说的标准。也可以说,这是当前小说创作的方向。那么,作为一个作者,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个方向性的标准,应该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认识一位名家表示过对现实写作的轻视,也就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我认为,关注现实并不错,关键问题是我们不能把小说写成纪实文学,偏重社会问题而忽视艺术。只要小说有足够的文学性,关注现实可能更会有读者。

罗德·爱克米勒说过:传统并不意味着活着的死亡,而意味着死去的还活着。进化论的观点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是成立的,新的总是在旧的废墟上诞生,但在文学史上就不能适用。现实主义所提供的主要创作原则经过时间的检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永恒性。

关于人文情怀,我很赞成他们的解释。

小说审美,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好读,这是基础,不好读,其他的审美层面就难以实现;二是文化,通过我们的作品要传导出许多有价值的文化信息;三是哲理,也就是小说的认识功能,让读者能在一种形而上的层面深刻领悟我们的生存境遇与生活状态;四是诗化。就是向读者传导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与关怀,构建一种诗化的人生。
    谈论一部文学史可以有多种角度、多重标准,但有一个标准应该是恒定的,那就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本人的爱之丰盈、层次、差异和力量,决定着其作品的美学等级的高低。

拥有独特视角,也是小说的一种成功。比如莫言的《檀香刑》,我们可以从作者独特的视角中认知若干年前一种残酷的刑罚以及人物被扭曲的人性!

中国气派,说真话我以前没有这种概念,总认为中国的小说所反映的生活、文化离自己更贴近,但每个作家的小说又有各自的风格。因此,当我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心里没有什么感觉。

哈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发现,目前的中国文化中缺少的是“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概念。没有宏大的意识,就不会有宏大的作品。他进而给“伟大的中国小说”下了定义——“一部关于中国人经验的长篇小说,其中对人物和生活的描述如此深刻、丰富、真确并富有同情心,使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认同感。”哈金的定义准确与否姑且不论,但是他实际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的小说创作怎样提炼出形成中国气派的小说元素?怎样才能昭示出中国的文化特色?也就是说怎样形成中国气派?已有作家明确指出了热闹一时的先锋写作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年轻作家由于生活积累不够,个人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看法,尤其没有可以形成上升到哲学这样一种思想的高度。由此便造成了他们不仅在技巧上盲目摹仿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手法,在观念上也往往有意识地去摹仿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哲学思想,很多小说里描写的情绪不是中国老百姓的情绪,而是从西方现代派小说里学来的一种“没落的情绪”。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长此以往,中国文学必将失掉自己的个性,失掉中国的文学传统,失掉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法,中国文学无疑将成为西方文学的“翻版”。
   那么形成中国气派的元素是什么呢?到哪里去寻找呢?哈金用了“再现”“真确”“宏大”“同情心”“每个人”这样一些概念,和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基本一致。不少作家也明确认识到,中国气派的形成,一是要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中国传统的哲学、传统的文学;二是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因为生活才是创作的真正本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当代文学。

《小说选刊》提出,可以从七个方面去把握小说:1、我们提倡通达好读、故事性强、具有批判锋芒的现实主义写作;尊重内容扎实,形式上有探索的新文本小说;但排斥内容空洞、情节淡化、只玩弄形式和技巧,令人无法卒读的小说文本和叙述方式单一僵化、内容陈旧、故事老套、只浮在生活的表层,缺乏人性深度的伪现实主义之作。2、我们提倡表现人类美好情感,震撼人心,具有灵魂穿透力,读罢令人潸然泪下的作品;尊重对人性世态的丑恶进行剖析,并对这种丑恶进行道德拷问与人性批判,读罢令人悚然心惊的作品;但排斥脱离审美价值的赏丑之作,譬如肯定暴力、杀戮、色情、巫术、冷酷、残忍等等。3、我们提倡深刻反映城市人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的城市题材小说;尊重有新意、有创见、有生活深度的农村题材小说;但排斥充满消极情绪、缺少道德诗意和人生诗意的个人主义欲望化写作。4、我们提倡“与时下生活同步,贴着地面行走”的作品;尊重确有新意与创见,与时下的生活稍有间隔的小说;但排斥与现实生活隔阂甚深,与读者的阅读期待相去甚远的小说。5、我们提倡文学新人新意大于缺陷、深刻多于幼稚的发韧之作;尊重成名作家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小说佳构;但坚守严肃的文学评价尺度,排斥名家的平庸之作。6、我们提倡为他人、为人生的写作,主张编者选稿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读者的审美情趣和阅读期待;尊重作家、学者的价值评判标准;但排斥不顾读者需要、不负责任、不具有建设性的评头品足。7、我们提倡捍卫汉语的纯洁性,鼓励多种修辞技巧的准确运用;尊重语言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尊重生动传神的方言写作;但排斥文理不通、语法混乱的生编硬造之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雪夜流水账
后一篇:春节来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