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有些话你不能说

(2007-06-10 17:36:31)
标签:

易中天

分类: 我看
  声明:本人写作此文决不是攻击易中天先生,而是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看名人。  

易中天,有些话你不能说

◎八月天

    5月31日,在许昌有幸见到应邀参加“许昌三国文化活动周”的易中天。我作为记者身份,怀着“粉丝”的崇敬参加了他在许昌的一些活动。近距离接近易中天先生,与平时在屏幕上仰视他、在博客上品位他的感觉差别很大。特别对他的一些说法和做法颇有微词。这么一个红得发紫的学者,也许是“当事者迷”的缘故,说的一些话可谓大失风度。我作为河南人,人家易先生来给咱们老家说话,本不应该说三道四,但总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郁闷。

中部崛起、文化产业——你没有发言权

   5月31日上午,在许昌鸿宝大酒店,河南卫视邀请易中天、王立群先生做节目。对于易先生关于文化、历史方面的见解,我很欣赏。他的风趣幽默和博学都让我佩服。但他对国家关于中部崛起的一些政策和地方政府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一些做法指手画脚,我就感觉易先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并不是对有关政策和地方政府不能评论,而是作为门外汉的易先生无论如何出口成章,金口玉言,也做不到入木三分,甚至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因为无论是从他所学的专业,还是他研究的学术领域,都证明易先生不是经济专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纵然你学赋五车,也不能乱说。因为你是个名人,你给个“棒槌”别人就当真,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误导了别人,不光帮不了忙,还会贻害别人。充其量,易先生就是一文人(尽管他不承认自己是文人,这点我后边还要说),别人崇拜你把你当“万能胶”,但自己得有点底数,不能自己也把自己当“万能胶”,无论什么样的问题你都敢把自己的话当成标准答案——当然提问的人也有问题,是在逼着易先生装内行。叫我说,碰见一些特专业的问题,你完全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承认自己是外行——这没有人么丢人的,大学教授“挂黑板”也是常有的。

“谁说我是文人我跟谁急”

    5月31日下午,易中天与王立群两位教授在许昌电业礼堂就三国文化对话。最后与观众互动的时候,易中天的一句话和表现令我不解而吃惊:当一个媒体记者提问时候说到易中天是文人的时候,他很不冷静而且非常不友好地说:“我不是文人,谁说我是文人我跟谁急”,然后声明自己是“学人”,并就文人与学人的区别作了解释:文人主要是写书,靠的是才情;学人主要是做学问,靠的是研究。但我认为,易中天纵然是一个学人,也算是一个文人,理由有三:一是易中天无论是讲座,还是写书,成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其学术成就,而是学术中所拥有的趣味和通俗,而这一点就取决于他的才情;二是无论从他所学的专业,还是他研究的学科,都是文字头的,而从历史的传统来看,文人并不专指作家,而是包括做文字头学问的人;三是从目前易中天的表现,无论是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还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包括登封少林寺“说禅”,谈笑风生,调侃自若,都是一副文人做派,自己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文人,在大众的眼中也是一个文人。

    那么我想问,易先生为什么这么鄙视文人(也就是他所认为的作家)呢?是为了标榜自己的别致?还是为了显摆自己在学术方面的成就?纵然像易先生所说,文人靠的是才情,但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自己的,又有什么让人鄙视的?说句偏激的话,学人是做学问的,可那也是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签完了书再给你签名”

    在鸿宝大酒店,河南卫视做完节目之后,一些媒体记者和少数易先生的“粉丝”让他签名。这中间,当两个媒体记者拿着白纸让他签名的时候,他很不屑地说:“这是什么?报社?等我把这几本书签完再给你们签。”当时我听了感觉易先生真是太透明了,简直什么话都敢说。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所说的话:“这是什么”——即白纸,易先生肯定知道,无论“粉丝”还是媒体拿着白纸都是让他签字的。可他为什么这样问呢?根据当时的情况,有的人拿着他的“品三国”书,有的则拿着他的个性化邮册,而这些是需要花钱买的。那么我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地揣测一下易先生这样问的言下之意,别人都买了我的书、我的邮册,我该签,你们什么都不买我凭什么给你签?还有后边那句“等我签完这几本书再给你们签”,说穿了,易先生不就是在乎别人买不买你的书吗(凭易先生眼下的财力肯定不在乎一本书的几块钱版税了?)?

    有幸结识过不少名人,他们给“粉丝”签名,总是埋头苦签,不管拿过来的是什么,哪怕是一个纸片。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像易先生这样率直的,除了对自己的书和关乎自己的东西痛快出手,对别的什么都不感兴趣。

    易先生自称“学人”,有点傲骨,有点清高,有点个性,这都无可厚非。但真论起学问,像易先生这样的学人恐怕能数以万计,就是因为央视给了你一个展现的机会,受到了广大“粉丝”的喜欢,这并不能证明你是学人中的佼佼者。再一点,你的火就是因为众多的“粉丝”抬举你。你要是看不起“粉丝”,他们不买你的账,你也就到末日了。

    易中天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家都希望他能像他的名字那样“如日中天”,而不要陷入当前时尚潮流的归宿,“城头变换大王旗,各领风骚四五月”,像他的“易”这个姓(易的意思就是交替),很快地被换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