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我省入选的14种戏曲中,南乐县申报的目连戏尤为引人关注。据称,目连戏是发源于河南而又长期绝于河南的古老剧种。
目连戏,是指以目连救母为题材的剧目总称,是我国戏剧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剧,是我国最古老、最原始的剧种,也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有证可考的剧目,因此被视为戏曲的鼻祖。南宋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观者倍增。”明朝有郑之珍创作的戏剧《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目连戏在清康熙年间还曾传入宫廷。
目连戏集戏曲、舞蹈、杂技、武术于一身,有锯解、磨研、吞火、喷烟、开膛、破肚带彩特技和盘叉、滚叉、金钩挂玉瓶、玩水蛇、挖四门等舞蹈动作,及金刚拳、武松采花拳、五龙出动拳诸多拳路,服装、道具、化装、表演均有独特之处。唱腔初为民间小调,明末大平调兴起后,因其动作大,架子大,真刀真枪,雄浑豪放,适宜目连戏的武打表演,故自清代改为大平调。目连戏既可登台演出,又可扎场表演,游街时鼓乐齐鸣,三眼枪助阵以壮行色。南宋以来,目连戏广泛流行我国福建、浙江、江西、四川、贵州、湖南、安徽、河南等省,于宋朝由开封传到南乐县。
前一篇:破月(4)
后一篇:原生态的目连戏(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