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人群落(12)

(2006-10-31 07:33:13)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在我的记忆里,老椹爷一直是个老头儿。小时候,我就问了很多人,想弄清为什么叫他老椹爷,有人告诉我,他的小名叫黑椹,因为他辈份大,再说叫黑椹爷不好听,就加个老字,也算是尊重了。那时候我就想,黑椹这个名字真是太好附合老椹爷的长相了——他黑黑的、布满皱纹的脸,酷似熟透了的桑椹,每每看着这张脸,让我产生了很多遐想,我甚至嘴里涌出了很多口水,仿佛看到了麦前桑椹田里桑杈枝上挂着的亮晶晶黑黝黝的桑椹;我的味觉也话泛起来,酸酸的,甜甜的桑椹勾起了我的食欲……后来,我遗憾地想,老椹爷的脸不是桑椹,要是桑椹我就天天啃一口,我一年四季都可以尝到桑椹的味道了。

老椹爷的身材很瘦小,还有点蜷,就像死面(我们老家把不发酵的面叫死面)蒸的红薯面窝头一样不舒展。

关于老椹爷的辈份,我曾经打听了很多人,别人给我说清了,我自己却弄不清了,我爷爷喊他老椹爷,老头子老太太喊他老椹爷,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喊他老椹爷,几岁的小孩子还喊他老椹爷。这样一来我实在理不清头绪,干脆也不想了,他们叫老椹爷我也叫老椹爷,在老椹爷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

关于老椹爷的身世,很多人都说不清楚,但大致的说法基本一致:年轻时后当兵,在部队当上了连长(有人说是营长),骑着高头大马,腰里别着盒子枪,也挺威风的,后来不知犯了什么错误,就回老家了。回老家后,因为心情不好,老爱喝酒打老婆,最后老婆忍受不了,跑了,从那时起他就一只独自一人生活,直到进了坟墓,大概有四十多年。

我摊开笔记本,走进老椹爷丰富多彩的人生。

老椹爷典故之一:黑椹点豆角——一坑埋。这是忠厚村流行几十年的歇后语。据说老椹爷青少年时候,喜欢读书。一天,他母亲让他到菜园里点豆角,他腋下夹本书,扛着锄头和豆角种子就到菜园了。到了菜园,他把锄头和豆角种子往地头一放,拿着书坐到地头的树荫地下看起书来。他看书着了迷,不知不觉一晌就过去了,临到中午才发现自己啥都没干,又怕回家挨吵,就挖了个坑把所有的豆角种子一下埋了。最后当然漏了馅,被母亲臭骂一顿。此事也成了村里的笑料,被好事者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每每到对很多人不满的时候,就会说:他娘的这帮人没一个好东西,回头我给恁来个黑椹点豆角——一坑埋了。

老椹爷典故之二:黑椹烧红薯炕——那是技术活。这也是老椹爷做下的不光荣事迹之一。话说在生产队的时候,队里讨论给每个劳力评工分,评到老椹爷,他因为身体瘦弱,平时就让他干点轻松的活计,当时分给他的是烧红薯炕,也就是初春季节育红薯苗的时候为了出苗快提高育苗炕的温度,每天给育苗炕烧火。队长说:“烧红薯炕这活轻松,不能跟整劳力一样,整劳力一工(十分),烧红薯炕八分就中。”老椹爷听了,有点不乐意,慢条斯理地说:“着烧红薯炕虽然轻松,可是技术活,不评一工三(十三分),最少也得跟整劳力一样,评一工吧。”队长听着有道理,就说:“一工就一工,你可得好好烧啊。”半月以后,红薯该出苗了,却不见动静,扒开一看,红薯全烧熟了。老椹爷说:“你让我好好烧,我就好好烧,谁知道火太大了。”队长哭笑不得,说:“你这是啥鸡巴技术活,今年咱队里是种不成红薯了,社员吃不上红薯都骂你。”后来不得不把红薯扒出来分给社员。分的时候,队长说:“你烧熟了你吆喝吧,我可吆喝不出来。”老椹爷只好站在堰岗上对着村里大声吆喝:“三队哩分红薯了,都到红薯炕领红薯了。”然后小声嘟囔:“火太大了,烧熟了。”接着再大声吆喝:“三队哩分红薯了,都到红薯炕领红薯了。”然后又小声嘟囔:“活太大了,烧熟了。”这条歇后语就流行开了。

老椹爷典故之三:黑椹粜粮食——可心净了。这也是生产队时候发生的故事。那时候,每月逢初一、十五公社大会,那时候虽然穷,可十里八村的社员都喜欢赶会,我们村第三生产队为了赶会不耽误生产,生了这样一个办法,谁赶会捎上三十斤粮食到公社粮管所卖了,把钱拿回队里,也算出一晌工,可以挣三分。一次,老椹爷趁赶会也背了三十斤粮食,到了公社粮管所,粮食一称,他把粮食一倒,把粮袋往腋下一夹,松了口气说:“可心净了,光说赶会了。”回到村里去送粮袋的时候,才发现忘了结账,没把钱拿回来。

……

看着这些令人发笑的资料,一桩桩,一件件,让我无所适从——老椹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苦思冥想,最后做出这样的结论:他之所以留下这么多典故,就是因为他是一个——乡间文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笔殇(6)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