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边的卡夫卡》读书笔记

(2024-08-01 13:03:51)
标签:

文化

《海边的卡夫卡》读书笔记

因为《挪威的森林》喜欢上了村上春树,但也是因为《挪威的森林》而久久没有碰村上的其他小说。有点怕,怕书中的那种压抑感突然变成我周围的空气。还记得当年第二遍读《森林》的时候,就因为抗拒后面的结局,差点读不下去。

《海边的卡夫卡》早就在自己的书架上,这次终于忍不住打开了它。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慢慢的,自己周围也发生了变化,就好像书中的那块“入口石”在我面前突然翻转过来一样,新世界的入口打开了。但深夜当我看完最后一个字时,我却无力将这块“入口石”再翻转回去,入口可能永远关不上了。

脑中一片空白,自己也不知道内心有什么感受,好像处于空灵世界,周围虚无,内心寂静!无奈,只能摘抄几句,重新温故,看能否在内心投入一块小小的石子。

 

某种情况下,命运这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

而沙尘暴偃旗息鼓之时,你恐怕还不能完全明白自己是如何从中穿过而得以逃生的,甚至它是否已经远去你大概都无从判断。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从沙尘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时的你。是的,这就是所谓沙尘暴的含义。

家中充溢着又湿又重的沉默。那是并不存在的人们的低语,是活着的人们的喘息。

路灯宛如刻在世界上的刻度,以相同的间距无限延展开去。

偶然的相遇对于人的心情是相当重要的。

汽车等得忍无可忍似的开动了。

成为另一个人不容易,成为另一个名字并不难。

这时,有什么东西赶来一把抓住我的胸口,四周空气仿佛突然稀薄起来。

与其说漂亮,或许不如说美丽更为确切。

那是长久安息在封面与封面之间的深邃的知识和敏锐的情感所释放的特有芳香。

“姓名忘了。”黑猫说,“不是说全然不曾有过,只是活着活着那东西就用不上了,所以忘了。”

周遭的现实世界如电影场景淡出一样渐渐消失,我孤身一人深入字里行间。我比什么都喜欢这一感觉。

灌木枝硬硬的蜷缩着,如被虐待致死的动物的心脏。

她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拉下我的运动短裤,掏出石头一样硬的阳物,轻轻握住,就好像试探什么似的,又好像医生摸脉。我的整条阳物像感受某种思想似的感受着她柔软的手心。

尽管世界上每一个体的存在是艰辛而孤独的,但就记忆的原型而言我们则密不可分的连在一起。

高大的树木在我们周围变魔术般地耸立着,车灯舔一般逐一扫过树干。

我可以超越时间,用指尖摩挲出这里存在的过去的影子。

头顶无数星辰在闪烁,较之镶嵌在天幕,更接近于随手挥洒在空中。

起始不大顺利,后来总算有一根木柴噙住了火苗,火苗由一根柴爬上另一根柴。

又硬又大的雨点如石子一般击打全身上下。火辣辣的痛感就像宗教仪式的一部分。

打针麻痹了身体。不是麻醉,所以没有睡觉,有感觉,痛也感觉得到。但肌肉弛缓,手脚不能动,也不能歪脖子。

看的太超前,势必忽视脚下,人往往跌倒。可另一方面,光看脚下也不行。不看好前面,会撞上什么。所以么,要在多少往前看的同时按部就班处理眼下事物。这点至为关键,无论做什么。

口哨的吹奏暂时中断,他用指甲把牙缝里嵌的什么剔出,又扔进嘴里,美滋滋的细嚼慢咽,心满意足地“咕噜”咽了口唾液。

不是说闭起眼什么就会消失,恰恰相反,睁开眼时事情变得更糟。我们居住的就是这样的世界。中田君,要好好睁开眼睛。闭眼睛时怯懦的表现,把眼睛从现实移开是胆小鬼的行为。即使在你闭眼捂耳之时,时间也照样挺近,喀、喀、喀。

已然开始的战争是极难偃旗息鼓的。一旦拔剑出鞘,就必须见血。道理论不得,逻辑推不得,任性撒娇不得。

但不一会儿,笑声变成呜咽声,变成血涌喉咙声,类似堵塞的排水管刚要疏通时的咕嘟声。

火苗怎么都看不厌。形状多种多样,颜色各所不一,像活物一样动来动去,自由自在。降生,相逢,分别,消亡。

同她交谈的人很多时候都会在某一点上倏然怀有朦胧的不安,怀疑自己无谓的消耗她宁静的时光、将一双泥脚踏入她井然有序的小天地,而这种感觉大多是正确的。

硬邦邦的声调,让人联想到忘在餐厨尽头的面包。

爱即重新构筑世界,这上面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云如吸音材料一般将地面所有的声音彻底吸尽。

只要时间存在,恐怕任何人归根结底都要受到损毁,都要被改变形象,早早晚晚。

正因为不能称心如意,人世才有意思。

应该是夜最深的时刻,是钟表都将迷失在什么地方的时刻。

记住,哪里也不存在旨在结束战争的战争。战争在战争本身中成长,它吮吸因暴力而流出的血、咬噬因暴力而受伤的肉发育长大。战争是一种完完全全的活物。

回忆会从内侧温暖你的身体,同时又从内侧剧烈切割你的身体。

出于慎重把小镜子贴在他嘴边,镜面也没变白。呼吸完全停止。

对于人来说,真正要紧真正有重量的,肯定更在于死法上。

静的那般深沉,侧耳倾听,甚至可以听见地球旋转的声音。

我们通过冲浪学会顺从大自然的力量,不管他多么粗暴。

 

重温了书中文字,但还是没法组织心中的文字,于是又询问了下好友慧子老师,想知道她读完后的感受,她发来一段文字,我感觉正是我心中所想,以此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慧子老师说:孤独,黑暗,暴力,残酷,想逃避现实却又发现无处遁形,救赎不救赎也看不出,反正人就是很渺小,什么也改变不了,说到底就是接受现实而已。

感谢慧子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