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通班”及其培养模式

(2016-11-28 03:43:16)
标签:

教育创新探索


“孝通班”及其培养模式

——中国国民教育创新探索

“孝通班”及其培养模式

“孝通班”及其培养模式


 

原标题:创新中央民族大学开办“孝通班”培养“通识人才”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热点要闻,光明新闻网等

责任编辑:yfs001

潘安琪摄

时间:2016-10-14 10:22 

 

 

20161011日,对于来自宁夏固原的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新生马辉来说,是一个特别而神圣的日子。这一天,他所在的“孝通本科创新人才实验班”(以下简称“孝通班”)开班了。经过个人申请、初选、面试等环节的层层筛选,马辉等来自6个学院、7个民族的232016级本科新生有幸成为“孝通班”的首届学生。

“之前一直觉得,进入‘孝通班’是一个很大的荣誉和机会。现在对这个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后,感到更多的是一份责任。”马辉说。

综合的、跨学科的研究传统,是“孝通班”重要的学术遗产

一代学术大师费孝通先生与中央民族大学的渊源颇深。上世纪50年代,他亲自参与创建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历任学校第一任副院长、教授、名誉校长等职,在中央民大生活和奋斗了整整30个春秋,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费先生在坎坷中走出的辉煌人生,留给我们很多感思和启示。”中央民大副校长宋敏说,“6年前,中央民大召开了纪念费孝通百年诞辰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纪念和缅怀大师,共同探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继承与创新之路。也是从那时起,学校萌生了发挥学校民族学、社会学等特色学科的独特优势,在本科层次办一个‘孝通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想法。”

经过5年的酝酿和1年的筹备,以费孝通先生命名的创新实验班从理想变成现实。

“‘从实求知、美美与共’是办班理念,‘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是‘孝通班’的办班宗旨,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中央民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认为,作为“孝通班”的具体负责实施者,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需要一种先行先试的勇气和担当,“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进行结合,培养具有学科广度和专业深度的精英人才。这是‘孝通班’追求的目标。”

在麻国庆看来,中央民大具有综合的、跨学科的研究传统,这也是“孝通班”最重要的学术遗产。上世纪50年代,费孝通先生负责组建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他抓住全国院校调整的机会,广泛招募学科人才,一批一流学者先后来到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使这里大师云集。研究部成为当时国内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民族语言和民族史学等领域学术权威的荟萃之地,中央民族学院也迅速成为国内知名、国际瞩目的著名学府。

“当时包括费先生在内的一大批顶尖学者,他们的学术背景就是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相互打通,都是民族学与社会文化研究领域里的‘通人’。”麻国庆说,今天,我国的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之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学科亲缘性,这与中央民大这一代学术大师的开拓密切相关。

“通过打通几个学科,可以建立一个更具跨越性、开放性的大学科。这种大学科视野能够为我们观察当下的社会文化现象,提供多种方法、多个途径。这是‘孝通班’要进行的摸索和实践。”麻国庆表示。

推动具有特色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培养精英人才

经过学校严格的遴选程序,中央民大23名本科新生最终被录取进入“孝通班”,他们将不再属于原录取院系和专业。那么,“孝通班”将会给他们带来怎样与众不同的培养计划和教育模式呢?

“我们建立‘孝通班’,就是希望继承中央民大的学术传统,并观照各个学科之间的现实关系,建立学术共同体。因此,我们在考虑‘孝通班’的培养模式、培养理念时,也以更为开放、综合的态度来推动具有特色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麻国庆说。

据首届“孝通班”班主任黄志辉介绍,“孝通班”本科学制贯彻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方式,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实行学科群的大平台培养模式,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强调几个学科之间的依托性、互补性。三年级后,学生可自由选择学科及专业方向,毕业时可申请获颁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民族学、社会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工作4个专业的学士学位。

“在培养模式上,我们将采取1+x模式(1为主修专业,x为辅修专业),在具有一定的学科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实行导师制,突出学科优势,培养研究型复合型人才。”黄志辉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孝通班”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上也都有精心设置、详细规划。

“‘孝通班’采取的是‘五位一体’的课程培养体系。所谓‘五位一体’,是指5种教学板块的综合设置,除融合教育部本科民族学类、社会学类等专业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板块外,还包括社会与文化理论、各学科的方法与方法论、跨学科统筹板块、实训板块等。”黄志辉介绍说。

同时,“五位一体”的培养理念在教、学、研、行、论5个方面同步展开。首届“孝通班”6位任课教师来自不同专业,跨越不同的学科界限;学生学习与多元教学衔接,并同时注重学科广度与专业深度;师生的研究同时展开,教学相长;田野与课堂同时并进;学生要能够将学习内容和调研成果进行转化,拿出具有学术竞争力的学术成果。

在教学模式上,“孝通班”将参考海外高校普遍采用的由讲授课、辅导课、讨论课共同构成的课堂教学体系,以及由各类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构成的实训教学体系。

“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主动思考、勤于思辨的学习习惯,更培养其动手能力,掌握实训技术,强调从实求知。”麻国庆表示。

尽心尽力完成学业,做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人

“从高考填报志愿时因调剂与文博专业失之交臂,到如今进入‘孝通班’接受这一方面最好的教育,我想这可能就是缘分。”新生王富饶是一名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孩,她说自己选择“孝通班”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从客观方面来讲,“孝通班”的学术专业实力以及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办学理念让人心向往之;从主观方面来说,是“难以割舍的人文情怀”让她选择了“孝通班”。

王富饶的话道出了首届“孝通班”大多数学生的心声。而是否兼具学术追求和人文情怀,也正是“孝通班”教师从众多新生中做出最终选择的一个主要衡量标准。

“‘孝通班’的学生要有浓厚的专业兴趣、专业认同理念,更要有心系人民、心系社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麻国庆强调说,回顾费先生的学术理念,他主张多元平等,又倡导一体大同;坚持从实求知,力求知行合一。更重要的是,他一生坚持从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乃至相关考古科学等多个研究角度,展开他对中国社会文化体系的“望闻问切”。“这既是学术品性,也是时代担当。我们既要继承先生的学术研究、学术理念,更要继承和弘扬先生‘迈向人民’的诚意和自觉的社会担当。”

4年间,我们不一定能用尽‘洪荒之力’,但一定要‘尽心尽力’完成学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开班仪式上,麻国庆对学生们寄予厚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