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生日习俗
达汉吉

康乃馨——送给母亲的花
一
苗族自古有过生日的习俗,所不同的是,苗族除新生婴儿要大办特办生日酒会之外,其余都是母亲煮一个鸡蛋,用稻草制成的花袋盛装,在清晨的时候,交到孩子手中,算是过生日了。
苗族家庭凡有新生婴儿降临,便在出生的当早,在自家门口挂着吉祥物进行告示。如果门口挂着茶树技,表明新生婴儿是男仔;如果门口推着稻禾把,表明新生婴儿是女娃。不管是男是女,人们都视为大喜事,在村上相互转告。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主人便操办三朝酒。男仔的三朝酒称为弄璋之喜,女娃的三朝酒谓之弄瓦之喜。一般情况下,主人用猪宴招待众多亲友,亲友们前来贺喜的时候,女宾带一只项鸡、一袋糯米,男宾皆打封包。唯有舅爷牵着黑山羊、挑着糯米和甜酒前来祝贺,苗族称颂为“三朝舅礼大过天”。主人当众宰杀黑山羊,制作羊憋汤和白切羊肉,用碗盛着热腾腾的羊憋和羊肉串,递给舅爷、姑爷、寨老和其它有辈份的重要客人,这叫做“喝舅爷羊憋汤”,是苗族三朝喜酒中最高的礼仪。为了表达对舅爷的感激之情,主人将大肥猪的左前腿放进舅爷的篮子,舅爷回到家中,将左前腿用大锅煮熟,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品尝,这叫做“吃新生猪前腿”,既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祝福,是苗族群众祈求新生健康、民族强盛的一种传统活动。
苗族自古至今都有姑娘出嫁不落夫家的习俗。当婴儿满月了,新生家庭便找来一位漂亮的姐姐,背着婴儿,走在前面;父母亲则挑着鸡鸭及其它礼物,跟在后面,一齐来到舅家。舅家早早就起来准备满月酒的各种佳肴,并邀请众多姨娘,前来喝满月酒,表达庆贺之意。姨娘们每人提一把糯禾、带几件旧衣服,作为礼物赠送给婴儿,这叫做“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共同祝愿婴儿快长快大。满月酒都是在中午吃的,当太阳偏西的时候,婴儿必须回家了。这时,舅爷便将新娘所有生活用品、嫁妆以及姨娘们送的礼物,请人挑着一起送回家。走在路上,礼物越多,新娘身价越高,舅爷越受尊重。从此以后,新娘便定居在夫家,未经舅爷邀请,一般不随意回娘家生活了。
二
苗族新生婴儿的三朝酒和满月酒,充满着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色彩,是苗族优良传统的生动体现。
苗家姑娘坐月子,为保证奶水充足、孩子健康成长,一般要每天吃两斤糯米饭、一只项鸡,糯米饭和项鸡都是用苗药蒸着吃的,百吃不腻。过去,由于苗族田地少,自给而不自足,仅靠新郎自家努力,难以保障月子里的需求。因而,亲朋好友家家户户送来一只项鸡、一袋糯米,才能保障月子里母婴的生活所需。苗族就是通过互助的方式,解决各个家庭遇到的实际困难,这种互助传统,迄今仍然十分盛行。
舅爷办满月酒,邀请姨娘们来喝喜酒,这是作舅爷的情意和本份。姨娘们带着糯禾和衣裳,送给婴儿,其实也是为了帮助新生婴儿家庭度过最困难的一年。因为,在苗族村寨,受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婴儿满月以后,母亲不可能天天能够吃上鸡肉了,但为了保障奶水充足,天天吃糯米饭却是必要的,苗族民间自古有“吃奶足年、长命百岁”的说法,母亲一般要给婴儿喂足一年以上奶水,当孩子站立起来、能够自己走路玩耍,当孩子牙齿长齐、能够自己吃饭喝水,这时,母亲才给孩子断奶。因此,在苗族村寨,母子情深、舅姑情深、姨姑情深,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它凝聚一生的关怀和一世的牵挂。
三
我出生在破“四旧”的年代,因为要破“四旧”,三朝酒不能办,满月酒也不能搞。母亲说,整个月子,她就吃过五只鸡,糯米饭也不经常吃到,常常用莲藕充饥。那些年代,人们精力都集中在破“四旧”上,极少关心河里的生物。父亲便在寒冷的冬日,在河边烧起大火,先把自己烤热,然后跳到河里网鱼,每网一次,都要上岸烤热发寒的身体。每次网鱼,都有三、五斤河鱼的丰收,就是那些寒冬的鱼儿,滋润了我这个出生在寒冬里的婴儿,最终把我喂养成人。
虽然父母没有给我办过三朝酒,舅爷也没有给我办过满月酒,但由于有寒冬里的河鱼,我逐渐成长。从懂事起,每年生日那天,母亲都给我送一个煮熟的鸡蛋。我初二那年的生日,因为村里发生了瘟疫,所有鸡鸭全部死光,为了能让我吃上生日的鸡蛋,母亲头天就上培科外婆家,请求外婆给个鸡蛋。外婆含着眼泪,把一窝鸡蛋送给了母亲。天亮的时候,母亲给我们三个孩子,每人发了两个鸡蛋,并对我们说:“这是外婆送的鸡蛋,你们一定要记住她老人家的恩情,他日长大成人,一定要报答外婆!”可惜未等我们成长,外婆便仙逝了。每每想起这些往事,我心头便生出别样的情感来。
今天凌晨,因为有些工作急着完成,我便早早起来,准备加班。走过厨房的时候,见锅头里放着一个鸡蛋,一摸还是热的,是母亲刚刚煮熟的,转念一想,才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我将鸡蛋放进口袋,便走出家门。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快速完成工作任务以后,才慢慢地摸出鸡蛋,慢慢地品尝起来——一位平凡的母亲,给你煮了一辈子的生日鸡蛋,这是什么感情?想着想着,我被伟大的母爱感动得泪流满面,于是便写下这些文字,以铭记母亲厚重如山的恩情!
20130105于民歌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