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洗脚的习俗
达汉吉
一
苗族自古有小辈给长辈端水洗脚的习俗。
居住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北部山区的苗族村寨,每逢家中有贵客,作为姑娘或小伙子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就是尽快烧水给客人洗脸、洗脚。当水烧热了,要用脸盆盛着热水,放好毛巾,双手送到客人的前面,热情地邀请他洗脸、洗脚;如果来者是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姑娘、小伙还要帮客人解开鞋带、为他洗脚。这是苗族对长辈的一种孝敬,也是苗族迎客的一种重要习俗。
对于自己已经上年纪的父母亲,苗族年轻人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晚,要烧水给他们洗脚。苗族自古有“大年三十给父母洗脚,出门万里有贵人帮忙”的谚语,每年大年三十晚上,长年出门在外的年轻人,总要一边和父母亲聊天,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和思想,一边扛来干柴,烧着热水,用木盆给父母亲洗脸、洗脚甚至洗澡。在苗家人看来,小辈给长辈洗脸、洗脚、洗澡,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检验小辈对长辈是否孝敬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
苗族村寨小辈给长辈洗脚,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首先一种是礼仪性洗脚。礼仪性洗脚,一般不在洗脚水上放草药,只需挑来清泉,把水烧热,用脸盆盛着,放入毛巾,双手递给客人,礼仪就到家了。
其次一种是常规性洗脚。常规性洗脚,是父母亲身体健康,手脚灵便,不需特殊照顾的情况下,每逢大年三十晚上,小辈直接用山泉水烧热,为父母亲洗脚的一种习俗,在这种习俗中,小辈往往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或羌块,目的是消毒、清炎,祛风除寒。
最后一种是治疗性洗脚。治疗性洗脚,是苗族小辈为病中父母亲减轻病痛的一种有效办法。它根据父母亲的病症,从山上采撷草药,用大铁锅煮好,先用药水给父母亲洗脚,然后再用大盆给父母亲浸泡身子,浸泡过程中,小辈既要给父母亲搓背洗身,同时还要继续烧水,不断加热,直到父母亲把身体内的毒气全部排除,感觉一身轻松为止。
三
2012年的春节,我回家给自己的父亲洗脚。
我父亲生于1934年,已经是一个临近八十的老人了。他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牛,解放后在政府关怀下,上过学校,后来工作了十余年,是自治县农业局的一名技术干部。1962年困难时期,因为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亲,而辞去工作,只身回到家乡务农,因而是苗族村寨里有名的大孝子。
父亲身体一直很好,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但从前年开始出现手抖、气虚、四肢无力等症状,经过医院诊断,属于脑血管硬化、肺气不足引起的综合并发症。这种症状的主要特点是,一遇感冒半月不好,身体一虚难恢复,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为此,作为医生的爱人,请求父亲到城里居住,一来便于综合治疗,从根本上治愈;二来减轻农村劳动量,尽快恢复健康。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到城里居住,理由很简单:人老了该知天命,如果迁到城里,万一走了就只剩下一把灰,对不起列祖列宗。无奈,我们也只好尊重父亲的选择了。
大年初二,老弟从家里打来电话,说是父亲病重,已经守候两个晚上了。我一听这情况,心里发急,于是在大年初三早上,在家人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就坐火车回去了。下午四点赶到家中,到床边一摸父亲的额头和手心,有点冰冷,系身体太虚、气血不够的原因,再问有关情况,父亲说话有些糊涂,语无伦次的样子,知道可能脑子也出了问题,情况不妙。于是赶紧和小弟用药,同时,赶紧杀鹅汤鸭,制作新鲜佳肴,给父亲增加营养。
傍晚时分,给父亲送上第一碗热汤,强迫他喝了下去;到了晚上十点,见情况有些好转,又强迫他喝第二碗热汤。到了凌晨时分,父亲清醒过来了,又立马补上一碗热粥,父亲出了一身大汗,开始找我们说话了。我立即用大铁锅烧来热水,给他洗脸擦身,然后将他拉到火堂边坐下,用草药给他泡脚。十分钟后,见父亲额头在冒汗,手心开始红润,知道草药起效了,于是坐到父亲的身旁,慢慢地给他洗脚。先洗掉那层厚皮,再剪去长长的指甲,最后用毛巾反复地给他搓脚板。倒掉第一盆水,又换上新的草药水,继续浸泡十分钟样子,接着又用毛巾搓整个脚。这时,父亲叫肚子饿了,弟媳立即送上一碗热腾腾的羌粥,喝完,把床单换下来,扶父亲上床休息。兄弟收拾完场上东西,也各自回房间睡觉去了。
第二天十点,我们把早饭准备好以后,父亲自己起床,来到火堂边,和大家一起吃饭,虽然他吃的还不多,但精神很好。饭后,我们扶父亲回房间休息,并继续给他用药。到了晚饭的时候,父亲明显好转,开始和我们兄弟喝酒了。
初六早上,我要回单位上班了,父亲陪我吃完早点,叮嘱再三,临走的时候,父子握着手依依不舍,直到汽笛再次鸣响,父亲才放开我的手,在门口上挥手告别。
我是含着幸福的泪水离开寨子的,因为老天有眼,让父亲回到原来的生活,让我这个游子还拥有自己慈祥的父亲!
2012大年初七写于民歌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