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苗族的鲤鱼文化

(2011-09-30 16:45:26)
标签:

文化

 

苗族的鲤鱼文化

 

达汉吉

 

    苗族的鲤鱼文化,是苗族自然崇拜的生动体现,是苗族人民用于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苗族的鲤鱼文化,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村寨的风水门。融水县的古老苗寨,都建有寨门,寨门两端,雕塑两条跳跃的大鲤鱼,人们称之为龙门。苗族人民认为,有楼有门称之为寨,有门有鲤称之为祥,在寨门上雕塑跳跃的鲤鱼,表达人们对人丁兴旺、财源茂盛、富贵强盛的执着追求,是苗族村寨凝聚人心、催人奋进、最终实现“鲤鱼跳龙门”共同愿望的文化象征。

    木楼的富贵柱。苗族木匠在建造木楼的时候,按照苗族群众的愿望与要求,在木楼外层的柱子下端雕刻鲤鱼,称之为鲤鱼柱,它象征丰收与喜悦。苗族在稻田里养鲤,鲤既代表财富,亦象征丰收与喜悦,人们制作鲤鱼柱,实际上表达对家庭财富的追求和对丰收喜悦的向往。

    桥梁的安全符。苗族居住在山区,这里溪流纵横,为便于日常往来,苗族群众在村寨周边交通要冲上修建风雨桥,风雨桥两头的瓦砾上,架设两条跳动的鲤鱼,苗族群众把这种装饰称为安全符,认为鲤鱼是鱼中之王,是龙的化身,有鲤鱼座守木桥,风吹不倒、水冲不跨,确保木桥长年安全、保全往来人们四季平安。

    婚姻的吉祥物。苗族姑娘出嫁时,妈妈将两条酸鲤鱼包在毛巾里,让新娘握在左手上,不管走多远的路,不管路途中遭遇什么情况,都不能放开,直到郎君家里,才能亲手交给郎君的妈妈,妈妈将包里的酸鲤取出,放在火堂边祭祀,接受苗族寨老祝福,这叫做有鲤婚姻,象征新婚幸福、早生贵子、儿孙满堂。如果新娘中途换手或将酸鲤拥丢了,那么人们就认为这是无鲤婚姻,这种婚姻,夫妻难以相敬如宾、白头偕老,婚后难以繁衍后代、光宗耀祖。

    服饰的如意绣。苗族妇女服饰中,包括苗族姑娘亮衣、苗族小孩背带、苗族苗锦等,都绣有成双成对鲤鱼戏水的精美图案,这种图案,一般表示如意、顺利、幸福、快乐等多层深刻含意。苗族群众认为,苗族姑娘只有找到如意郎君,才能获得甜蜜爱情;只有顺利与郎君生儿育女,才能告别不落夫家的时代,真正建家立业,获得美满幸福。

    祭祀的显灵宝。苗族自古有祖先崇拜的习俗,为了及时报送捷报、传递信息、表达祈祷、寻求护佑,苗族群众一般采用祭祀的办法。苗族举行祭祀活动是特别讲究的,由于祭祀活动分为不同的等级,“三牲”以上、“五牲”以下,都可以在家庭内部进行,“七牲”以上等级的祭祀活动,必须由寨老亲自主持。家庭内部的祭祀活动,事先由主妇煮好牲畜,并在火堂边摆好祭品,祭品中必须有酸鲤,因为苗族认为,酸鲤是地府里的乘骑,是引导死者灵魂渡过冥河进入天界或从天界渡过冥河回到人间的唯一使。只有使用酸鲤,只有让祖先能够渡界,祭祀的目标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鲤鱼是苗族祭祀活动中的显灵宝物。

    苗族鲤鱼文化,建立在苗族对鲤鱼独特认识基础上。

    鲤鱼是福禄的象征。苗族人民普遍认为,鲤鱼能够在惊涛骇浪中游弋,它确实是鳞介之主、诸鱼之长,具有神变化龙、呼风唤雨的本领,令人羡慕、使人玄想,因而它是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立地富贵、福禄长寿的象征。《太平御览》卷935引《风俗通》有记载:春秋时孔子夫人生下一男孩,孔子为儿子取名鲤,表字伯鱼,由此开启了以鲤为祥瑞的习俗。苗族与炎黄齐寿,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自然也就有鲤鱼象征福禄的思想和习俗。

    鲤鱼是幸福美满的象征。苗族群众普遍认为,鲤鱼易生易长、易繁殖、易群居,与苗族崇尚人丁兴旺、多子多福、光宗耀祖的心理一致。在苗族古歌中,常用“鱼水合欢”来形容和祝福美满姻缘。苗族这种心理和习俗,与汉族有相似的地方,《诗经·陈风·衡门》曰:“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迄今在一些汉族地区,人们在举办婚礼时,仍有“鲤鱼洒子”的传统仪式,即新娘走出轿子时,男方家人把铜钱往四下抛洒,表达祝殖祈育的愿望。

    鲤鱼是胜利的象征。苗族群众普遍认为,只有人丁兴旺、族群强大,才能所向披靡、取得胜利,由于鲤鱼繁殖能力强,能够表达苗族对人丁兴旺、对族群强大的追求心理,因而在进行聚族盛会或埋岩活动中,必须用酸鲤作为祭品,以此象征胜利和成功。这种心理和习俗,迄今还在很多古老民族中流传,比如在日本,人们为了祈祷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就在家门口立起鲤鱼旗,以引起上天的关注和照顾;为了表达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勇敢坚强的愿望,日本人在给孩子施行成年礼时,常常制作鲤鱼旗赠给孩子,表达长辈对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像鲤鱼一样跳龙门,拥有美好的未来。

    鲤鱼是女性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苗族群众常常用鲤鱼来形容女性和女性的生殖器,比如,出门在外的苗族男性常用“回家看鲤”来比喻回家探亲,这里的鲤,既有妻子的意思,也包括有夫妻生活的意思在内;又如,在苗族古歌中,苗族歌手常用鱼、鲤来形容女性,而且是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的民族语言形成在母系社会,那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由于鲤的轮廓与女阴的轮廓相似,鲤产子与女性孕育相似,二者都有极强的繁殖力,因当原始时代苗族先民用鲤来形容妇女、形容女性生殖器,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这种现象,在汉族古籍中也常有记载。

    由于受传统鲤鱼文化的影响,苗族吃鲤鱼非常讲究。

    鲜鲤鱼要大家分享。自古以来,苗族就有集体分享鲜鲤的习俗,每年六月六新禾节,苗族请来众乡友第一次品尝鲜鲤;每年秋天烤鱼节,稻谷飘香、丰收在望,苗族请来众乡友第二次品尝鲜鲤。苗族在品尝鲜鲤时,一般制作烤鲤,每人1-2条烤鱼;进入冬天,苗族习惯制作酸鲤汤,将鲜鲤切成块,放入特制的酸汤锅里煮熟,大家围坐在火灶边,用碗盛汤,喝到满意为止。

    酸鲤鱼用于招待贵客。在苗族家庭,家家户户都有酸坛,坛里都有几十条酸鲤,每当贵客临门,家庭主妇便取来酸鲤,放在锅里香煎,每人分1-2块送糯米饭;贵客离开时,家庭主妇又香煎酸鲤,连同糯米饭包在一起,送给客人作午饭,不管走几天路程,囊中的糯米饭总散发着酸鲤的香味,让流浪的人儿始终想着温馨的故乡。

    结婚鲤送给寨老和婶婶。苗族传统婚礼有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祭祀活动,另一个是铺设新床。祭祀活动由于涉及祈祷、关系今后婚姻的幸福美满,因此十分重要;而铺设新床,象征夫妻恩爱、祈祷早生贵子、表达家庭和谐,因而需要认真对待。因为重要,所以苗族群众都请寨老主持祭祀活动,都请吉祥婶婶来铺设新床,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苗族便将新娘从娘家带来的酸鲤,送给寨老和吉祥婶婶,其他人一概不得享用。

    情意鲤要先祭祀再享用。苗族喜欢走亲戚、串乡友,而亲戚朋友们为了表达祝愿、维系友情,常常又给来者包去糯米饭和酸鲤。这时,从亲戚朋友家里带回的这些佳肴,按照苗族习惯,必须先放置在火堂边祭祀一番后,才能享用,因为亲戚朋友的祝愿必须通过祭祀才能得到祖先保佑、最终得以实现,同时只有通过祭祀,也才能把自己对亲戚朋友的美好祝愿送回去,以期实现“两座山一样高、两条河一样长”的互利互惠目的。

 

                        2011930写于南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