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游记之:詹天佑.青龙桥车站

(2010-10-31 19:43:31)
标签:

詹天佑

青龙桥车站

京张铁路

杂谈

分类: 游山玩水

http://s14/middle/490f99a7t93c4b341288d&690

http://s10/middle/490f99a7t93c4b195ece9&690

从长城上下来,去看了青龙桥火车站,中国的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的铜像和墓地就在火车站边上。他墓碑上有他一生的简介,上书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婆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 ”

http://s9/middle/490f99a7t93c4b027b178&690

八达岭下的这个青龙桥火车站是詹天佑一手所建,而他一生中所创最有名的“之”字型铁路就在车站的一侧。表龙桥车站现在运营任务不大,更多的时候就象一个小型的铁路纪念馆。馆中百年历史的候车室、铁轨、手扳道岔、铜铃、硬纸板车票……一件件都是站里的宝贝。

在馆内的照片墙上,看到了詹天佑他们那一批“出洋幼童”们的合影,照片上那一群稚气的孩子的脸,不能不让人从心底开始钦佩。想想自己的女儿也十二岁,同样的年纪,不同的命运,所谓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能成就一凡非凡事业的人,必有一番不同于平常人的经历吧。后在资料中看到出国前,父亲在一张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证书上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真是不一般的父母才能有不一般的孩子啊,换了我,做的到吗???

十二岁出国求学,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这样说来,美国总统布什和克林顿还是他的师弟呢。真另人骄傲!!!

大学毕业后,詹天佑回了国,从此便开始了为中国铁路奋斗并为献出了自己生命的人生历程。那时的清政府一味的相信外国人,詹天佑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告诉世人,中国人自己也可以建造一流的铁路。纪念馆中的一张照片另我印象深刻,那是1909年京张铁路试车通行后身着长袍马褂的工人与工程师们在火车头前的合影,照片历经百年依旧可以清唽看出众人眼中冷峻和坚毅的光华。出门后我长叹:“那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啊!”http://s14/middle/490f99a7t93c4b7401c9d&690

在1919年4月,积劳成疾的詹天佑最后一次登上长城,长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目前站立于八达岭脚下,长城之边的这尊铜像是1919年所造,1922年迁于此地,铜像左手边是青龙桥车站,右手边是广为人知的“之”字型铁路,而他的双眼一直在注视着一生最大的心血——京张铁路在他面前直直通过。

http://s15/middle/490f99a7t93c4c57f078e&690(“之”型铁路)

不论来时还是离去,我们所有的人不约而同的都愿意沿着铁轨走,长长的铁轨伸向远方,消失在秋意浓浓的密林中。秋天,不认在哪个地方都是最美的季节,为什么北京的秋天总有些不一样的味道,大概就是这几朝故都留给我们太多的文化和无处不在的历史,好象这山顶的长城,好象长城脚下的铜像,静静的悄悄的,纵是阳光明媚,风景如画,依然有一丝抹不去厚重和悲凉。
http://s10/middle/490f99a7t93c4b25c31c9&690



http://s2/middle/490f99a7t93c4b48199c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