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楚辞》之美

(2018-09-12 08:58:47)
标签:

唯美欣赏

自古文人写作,避不开两座高峰。
一个是《诗经》,一个是《楚辞》。
《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起源;
《楚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
《诗经》是根植于乡土的情蕴,是庙堂的,民俗的;
《楚辞》是让灵魂放飞的激越,是自我的,艺术的。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读《诗经》的时候,让人觉得真实而感动。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读《楚辞》的时候,整颗心则是飞扬起来的。
“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说的是诗经。
“不可思议,不可摹捉”,讲的则是楚辞。
于是,《诗经》中最美的《国风》,
与《楚辞》里最美的《离骚》,
成了文人士子的创作准则。
居于领先地位,叫独领风骚。

因为与《诗经》相比,
《楚辞》面对的是自我,
体现的是作为独立个体的精神境界,
标志着诗歌从集体创作走向个人创作的时代。
《楚辞》或是《离骚》也被认为是
“无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国统一着的”。(郭沫若)
汉朝时,主流文体的汉赋直接由楚辞演化。
魏晋时,“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世说新语》)
唐时,“绝句千万,不能出此范围。”(明·胡应麟)
宋时,“千古离骚文物,芳至今,犹未歇。”(宋·辛弃疾)
……
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曹雪芹、鲁迅、沈从文……无一不受着《楚辞》里屈原“士”之精神的影响。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http://s9/bmiddle/001kX4eJzy7nzL2W0S4c8&690
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读懂屈原的高洁优雅和绝代风华
读《楚辞》,读的是人生
《楚辞》,起于屈原。
屈原遭遇不幸,被诬告,
写出《离骚》,写出《九歌》,写出《九章》,
给人看看他的身份、态度。
实际政治,他也都懂,
却依然选择九死不悔、不流于俗。
不能实现的,在想象中描画它;
破灭的,在心灵中复原它;
逝去的,在记忆中追逐它;
宇宙永远没有回答,
那就化作风,化作云,化作晨曦,化作晚霞...
香草美人,气度雍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下地寻找心中的太阳。】
身处困局之中会觉得彷徨失落么,给自己一个信仰,何惧一路慌张。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后悔。】
面对内心所爱的时候还在词穷么,深情款款的念出来吧,气氛和心意都有了。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离骚》
【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初开的花瓣。】
高贵的灵魂,是自己尊敬自己。凤凰非露水不饮,非练实不食,不是为了向世人展示它的与众不同,只是因为它始终记得自己是只凤凰。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
【沅水芷草绿,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却不敢明讲。】
想起金庸《书剑恩仇录》里的李沅芷,放着千金小姐小做,一路风刀霜剑苦恋余鱼同。正因为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才会充满期待。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九歌·国殇》
【就算身死,精神永不磨灭,只剩魂魄也依然是鬼中英雄。】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出处,也说明了士之精神的代代传承。
屈原的诗像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
在无人与你谈论心事的时候,这些诗句就是心事的出口,等待着破土而出。
读《楚辞》,收获的还有“美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就有
“女《诗经》、男《楚辞》”之说。
《诗经》纯美淡雅,《楚辞》瑰丽飘逸,
其中有诸多美词,不仅可以用来赏读,
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诗意。
伯庸。《楚辞 ·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望舒。《楚辞 ·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怀瑾。《楚辞 ·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如国学大师南怀瑾。
嘉树。《楚辞 ·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嘉树:美好的树木。如宋氏三姊妹的父亲宋嘉树(字耀如)。
高翔。《楚辞 ·九辩》:“将去君而高翔”。扬州八怪之一高翔。
自清。《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著名作家朱自清。
……
木心说:“《离骚》、《九歌》为最好,读这两篇,《楚辞》的精华就取到了。”
中国国家地理“诗画系列”之五:《楚辞诗选:黄永玉珍藏插图版》,精选10首最经典的楚辞篇目,集成一册。
每一篇原文的旁边,都配有解读和字词的注释。
更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用抽象的泪滴代替了注释的编号,寓意屈原洁与悲怀,使得整个页面显得灵动而有韵律。
在无障碍阅读中,近距离感受《楚辞》之美,处处遇到诗意。

黄永玉,中国绘画“一代鬼才”
年逾九十有三的黄永玉,当为今人之中楚人的翘楚。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
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海内外享誉甚高。
作画、出书、玩跑车,抽烟斗,养猫,样样不落。
……

      转自搜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