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动机单层绕组排列形式的探讨

标签:
绕组单层交流电动机首端展开图教育 |
摘
关键词:绕组形式
一、 三相四极24槽交流电动机定子单层绕组排列
一台三相四极交流异步电动机,24槽,单层绕组,试画其定子绕组展开图。
即:m=3,p=2,z=24,据此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
极距:τ=z/(2p)=24/(2×2)=6(槽)
槽距角:а=p×360°/z=2×360°/24=30°
每极每相槽数:q=τ/m=6/3=2(槽)
节距y的选取:y的选取原则是:y≈τ,由于是单层绕组,故取y=τ=6,即为整距绕组,如下图示:即联结1-7,2-8,3-9……
相带划分:据每极每相槽数,槽距角划分相带如下图示———槽上画一条短横线的是第一相带,画两条短横线的是第二相带,画三条短横线的是第三相带。
注意:当把1号槽内导体作为第一相首端时,确定第二相首端的条件是:第二相首端距离第一相首端为120°电角度,第三相首端距第一相首端240°电角度。为了说明该问题,此处只画第一相的展开图,第二、第三相据‘各自相差120°电角度’便可画出。见下图:
上图1即是24槽单层叠式交流电动机定子绕组第一相的展开图,当保证该相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变,也可联结为如下形式:
从上图1和图2可看出:单层链式是从单层叠式转换而来的,转换的目的是节省材料及便于绕制线圈。
二、 三相四极36槽交流电动机定子单层绕组排列
一台三相四极交流异步电动机,36槽,单层绕组 ,试画其定子绕组展开图。
即:m=3,2p=4,z=36,据此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
极距:τ=z/(2p)=36/4=9(槽),
槽距角:а=p×360°/z=2×360°/36=20°
每极每相槽数:q=τ/m=9/3=3
节距y的选取原则同上,采用整距绕组,即取y=τ=9,即把1号槽的线圈边与10号槽的线圈边联结,2号联结11号槽线圈边,依次联结:3-12,4-13,……。
相带划分:据每极每相槽数q及槽距角а划分各相带如下图示———槽上画一条短横线的为第一相,画两条短横线的是第二相,画三条短线的是第三相。
然后画出的单层叠式绕组展开图如下:为了清楚地说明该问题,仍然只画第一相绕组展开图,第二、第三相据‘首端各自相差120°电角度’即可画出,如下图:
从上图3和图4可看出:单层交叉链式亦是又单层叠式转换而来的。
三、 关于单层同心式
此处只说明:单层同心式亦是从单层叠式转换来的,———即当每极每相槽数q=4时可采用单层同心式。
前述中,当每极每相槽数q=2时采用单层链式;当每极每相槽数q=3事采用单层交叉链式。
四、 关于双层绕组
双层绕组(包括双层分数槽绕组)基本上都采用叠式,只是双层绕组大都采用而且可以采用‘短距绕组’———从而做到‘省材’及改善电磁性能的目的。
通过探讨,可以看出:交流电(动)机———此处只讨论了三相电(动)机,实际上对单相电动机亦是如此———的定子绕组排列的基本形式是:叠式和波式,而叠式又是最普遍采用的排列形式。其它不同叫法的排列形式(单层链式,单层交叉链式,单层同心式等)只是‘基本形式’的转换。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着重讲解电机绕组排列的‘基本形式’,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时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再补充一点:直流电机的转子绕组排列的基本形式也是‘叠式’和‘波式’,而且‘叠式’也是较常用的排列形式.
完
2007-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