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东北我们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些事儿
(2012-03-18 16:14:40)
标签:
杂谈 |
我们那时候用的化妆品是友谊、面友、万紫千红。东北的冬天特别冷,我们都有过冻哭的经历,这和那时候房子的保暖衣服的单薄和肚子里没有油水有关吧。我们常去井沿挑水生炉子烧火炕做饭,小手经常冻的裂口子,就用哈喇油抹手。爱臭美的女孩儿用火柴杆烧糊的炭黑描眉,拿张红纸用嘴唇咬咬当口红或抹腮红。
我们那时候吃的基本都是粗粮,高粱米苞米面大茬子窝窝头,到冬天家家都储存大白菜红萝卜绿萝卜土豆地瓜,挖地窖储存冬菜;蹟酸菜腌咸菜腌雪里红樱子;秋天把芸豆呼熟了用针线穿起来晾干了留着冬天吃。那时候人们都不爱买瘦肉爱买肥肉,尤其是猪肋上的柏油就更是最爱了,买回家最主要不是直接做了吃,而是耗油,冷却后放到罐头瓶里每次留做菜用,那叫回油;我们用回油做酱油汤,放点葱花加点开水就着窝窝头就是一顿饭。我家因为父母是双职工,家庭条件相对要好点。在那年月好多家里就父亲一个人上班,母亲通常在家里养一帮孩子。
我很怀念那时候一到夏天我们在外面摆个矮桌坐着板凳一家人围一圈吃饭,有时还端着饭碗到别人家的饭桌上吃,边吃边听大人们唠嗑。常吃的是芸豆炖土豆,土豆炖的又面又起沙特好吃。大豆腐也比现在的有卤水味,每天前后院都有推车卖大板豆腐的,8分钱一块。那时候青菜每天划卡供应卖,来一车菜一群人疯挤,胳臂挤在巴掌大的窗口上让砖墙划的都是血道子。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那天来的一车菜是大葱,我那时上小学,挺懂事的,父母下班晚,没时间买菜,我总想能为爸妈做这些事儿。那天给我挤里面就出不来了,结果让大葱辣的眼泪哗哗的。80后那女孩听着都快笑抽了,苦乐年华啊!
那时候过年家家都炸大果子麻花油扣虾片,再困难的家庭一年到头也得攒点好吃的过年这几天做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平时吃不到这些,所以一到过年这几天吃完这样吃那样,能一直吃到伤食。哈哈哈,聊到这段时也引起80后那女孩儿一阵大笑。还有磕毛磕也是一景,那时候家里住平房屋里都是土地,要是谁家屋里是水泥地面那家就是挺富的家庭。土地面坑洼不平,过年时我们磕毛克磕的毛磕皮满地都是,把洼的地方都填平了。每年冬天我们都吃冻秋梨,现在我好像30多年没吃了,现在即使有卖的也不是那味道了。
那时候我们都穿过“过滤嘴”裤子,老大穿完给老二,老二穿完给老三,裤子短了就接一段,像过滤嘴烟似的。我们家我弟小时候穿的最不好,不仅要拣哥哥姐姐穿剩的衣裤,还穿过我妈的棉袄罩我爸的大头鞋,现在我弟是我们家穿得最好的,一件衬衫都上千元;那时候我们家我妈穿得最好,不仅在我们家,在她学校,在我们街坊四邻中穿得都是最好的。我妈爱美,宁可吃窝头也要穿毛料裤子、呢子大衣、高跟皮鞋,现在还这样,只是吃的啥都有,但血糖高又不能啥都吃,所以我妈这辈子嘴亏了点穿是没亏着。那时,我们都穿过花棉袄,是妈亲手做的,还有北京绵布鞋,涤确良衣服、涤卡裤子。女孩儿大多都梳辫子,男孩儿不是穿牛仔裤是大喇叭裤。
那时候鸡蛋9角3分钱一斤,刀鱼3角8分一斤,一角钱能买10块糖;坐公交车3分、5分、7分;看电影5分;冰棍3分,汽水都是瓶装的;好多工厂自己做汽水还能用瓶子带家里给孩子喝;大多工厂都有俱乐部能放电影,我们这些在家属区住的孩子,每次爸爸单位一有电影,都呼啦一群往爸的单位赶,那年代没有的士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更没手机,有电话的都是高干家庭,我们到爸的单位看电影都是走着去,回来时爸用自行车带一个两个三个都带过。
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作业,上午上课下午在学习小组学习,老师经常领着我们这些班干部到各个小组检查作业,分在一组的基本都在家附近住,男孩女孩都有,天真无邪。过年我们都去老师家拜年,不用送礼光拜年就行。我们上小学时也常搞活动,有文艺队,我哥他们上小学时还演过《红灯记》,借的是真信号灯,特牛!还有一些活动:拣粪、打苍蝇什么的,还评能手呢。
我们小时候没听过糖尿病脑血栓,乳腺和子宫的病也很少有,现在这些病像洪水猛兽似的扑来,好害怕!我们那时候不用减肥不用隆胸不用防脱发,现在要为这些事儿伤脑筋,好无奈!我们那时候看不到《2012》这样的大片,也根本想不到世界还有末日,所以也不用像现在这样担心受怕,好开心!我们那时候一周休一天,这一天父母要从早忙到晚,买煤、打煤坯、垒小院、修火炕、挑满一缸水、劈一堆劈柴等,就是没有忙着送孩子到各种补习班的事儿,那时候的孩子,好省心!
好怀念那些年那些事儿,一定还有好多在你我他的记忆中珍藏着,这还不到半个世纪,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我们和孩子们如何没有代沟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