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肛门”逆转背后的医患信任窘境
(2011-02-14 18:00:08)
标签:
钟立行深圳医患中国卫生人才信任杂谈 |
分类: 《中国卫生人才》专栏 |
“缝肛门”逆转背后的医患信任窘境
任孟山
有媒体报道,备受关注的深圳“缝肛门”事件沉寂许久后又浮出水面。日前,凤凰医院助产士张某荣诉产妇丈夫陈先生及深圳两家媒体的名誉侵权案在罗湖法院开庭审理。1月21日,此案一审判决结束,法院裁定陈先生败诉,赔偿助产士3万元及赔礼道歉。陈先生表示,肯定要上诉。
在去年7月份,此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后,社会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对医院和助产士口诛笔伐,对患者深表同情。现在,“缝肛门”竟然出现了大逆转。法院判决的理由是:无证据证明张某荣存在实施了缝合产妇肛门的事实。另外,张某荣在本案中曾一并起诉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报业集团并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在审理过程中,张考虑到两家媒体已经进行了更正报道,故申请撤诉。
如果从程序角度讲,法院的判决是这个社会理应认可的最后程序,法律是最后的正义。现在回头去看“缝肛门”事件,其前后变化以及当事人各自描述的许多细节,在法院的裁定面前,颇具黑色戏剧性和讽刺性意味。之所以说“黑色”,是因为事件对任何一方都具有悲剧性。无论是陈先生及其夫人,还是张某荣以及医院,其中没有任何所谓的赢家。
除此之外,事件本身的悲剧性不仅仅局限于个体,还映射了整个社会中医患之间的悲剧性,即医患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互相信任。就像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医者仁心》的某个情节中所展示的那样,心脏外科医生钟立行的妹妹从外地赶来探望他,在路上出了车祸,妹妹死前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她的心脏被分配给一位钟立行刚抢救下来的病人。钟立行被妹妹的爱心感动,克制着悲伤,亲自为病人做移植手术,不料患者的女儿突然出现,控告钟立行违背患者意愿,要将他告上法庭。钟立行完全崩溃。
医患之间的信任窘境,使得患者在走进医院的时候,盘算着如何讨好医护人员,从而不被盘算。这种讨好,包括笑脸,包括红包,包括尊严,而最终的诉求,甚至不是要求医护人员提供超水平的服务,而是想着医护人员能够提供最基本水平的服务。这种信任窘境造成的另外一种影响是,医护人员在某些时候顾虑很多,特别是在事关患者安危的时候可能会手软,无法完全按照医术要求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最后出了事情,医护人员左右为难,里外不是人,也是特别委屈。
这种局面的形成,有相当多的原因,其中包括医疗卫生体制、医院的功利、某些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等;也包括患者对医术的无知、对某些事情过于敏感,等。你可以说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原因,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后者本身所存在的责任。就像“缝肛门”事件一样,如果说法院最后的审判维持原判,如果说我们还承认法院的权威性,就应该看到某些医护人员受到的伤害,以及患者本身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形象负面倾向严重,其中当然包括医院和医院人员自身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从宏观上进行体制革新。但也应该看到的是,这种局面其实也不利于患者以平静的心态走进医院,不利于医患之间能够平静沟通。因此,在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缺少信任的局面下,医疗领域应该尽可能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善这种状况,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给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创造一个正常的环境。很久以来,我一直觉得形象问题是个伪问题,因为最根本的是要做好份内的事情。但是,在改善医患信任这个问题上,我却认为医疗主管部门应该在虚实两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即一方面是在医方角度加以认真整肃,另一方面也将建设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加以认真考虑。毕竟,医患信任窘境所损害的利益是整个社会,包括医者,也包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