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最详尽地公布甲流疫苗试验效果
(2009-09-27 10:58:02)
标签:
流感疫苗n1h1信息公布健康 |
分类: 《中国卫生人才》专栏 |
应最详尽地公布甲流疫苗试验效果
任孟山
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的可能到来令人草木皆兵。
9月10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最新的研究论文预测,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甲型H1N1流感将感染25%到39%的世界人口。9月11日,卫生部应急办副主任梁万年在卫生部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绝大多数人口都是易感人群,据专家估计,今年秋冬,中国将有数千万人感染。”
前后关联的这些数字放在一起,看上去多少让人有点恐怖。试想,这么庞大的数字,你我这些尚未遭遇甲流的人们,估计不会再幸运多久了。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越来越关注甲流疫苗的问题,包括其研制、生产、试验与接种。
从公开的消息来看,“盼尔来福·1”在9月3日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发的药品批准文号,成为中国也是世界上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9月21日,作为马上要迎来60庆典的首都,北京已经率先开始进行甲流疫苗接种。这与卫生部公布的方案相吻合:我国的甲流疫苗首先为参加国庆庆典的人员接种,然后是优先接种人群,其中包括高危人群。
既然开始规模性接种,我们似乎不应该怀疑这种疫苗的安全性。但是,根据9月24日上市的《南方周末》的采访报道,一些具有医学权威的专家对此还是非常谨慎,并且认为其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确认。这里面不仅包括大名鼎鼎的钟南山,还有其他专家,比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黄建始说:“接种甲流疫苗,死亡率是多少,目前是不知道的”。“小规模的试验和大规模的推广是两码事。目前在试验范围内可以说基本可靠,但是你要说是否可以推延到所有的人的话,它不像物理化学,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的。”黄建始说。
对于医学方面的专业词汇和专业判断,作为一个非医学人士,我并不是非常知晓。但是,作为一个正在从事新闻传播教育的大学教员和一个曾经从事新闻传播实践的媒体人士,我知道,要想让人们消除其中的疑虑,满足人们的知情权,尊重人们的自我意愿,并且最大程度地体现企业与国家的责任,就应该最详尽地公布甲流疫苗的试验信息。
一方面,这可以让人们自我判断是否前去接种甲流疫苗。现在已经广泛推广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作为一则反例,因为人们对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已经有了非常直接的判断,其信息不仅来自于医学方面的临床试验效果,还来自于周围的人们自我表述他们自己体验到的接种效果。但是,甲流疫苗还没有大规模接种,人们还无法从周围的人们那里获取信息。因此,其获知信息的最直接材料,要来自于现有疫苗的临床试验结果。
另一方面,企业与国家的责任都可以在信息公布中尽职。如果说接种疫苗成为国家行为,那么出现不良后果后,责任自然会直接传递到政府。但是,如果国家要求企业以最透明、最广泛的形式来公布相关信息,并且告诉大家这种疫苗的试验效果可能还存在哪些缺陷,告诉人们可能存在的负面结果,同时,让大家自行决定是否接种,则不会引发国民对政府与企业的可能怨言。
况且,这种操作在当前的信息传播背景下,并非不能办到,而是很容易办到,且用不着花费。从信息需求的角度来讲,既然人们都非常关注疫苗问题,也就意味着新闻生产机构渴望得到这些信息,来体现自己的媒体地位和社会价值。只要有这方面的信息,就会立刻发布。而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讲,且不说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即使网络、手机报纸、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形式,就足以覆盖最广泛人群,疫苗信息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到达受众。
所以,大的道理不需要讲多少,只需要强调一点:如果说有什么事情还不能有定论,不妨最详实地公布相关信息,让国人自己选择。这背后所暗含的理念就是:要把民众看做比企业和国家都高明(至少平等)的一个又一个人,给予其充分信息之后,他(她)可以做出判断;即使他(她)不足够高明,其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现代国家的治理理念,也现代国民的自治理念。甲流疫苗既然还存在不确定性,也不妨如此,而不是仓促地大规模接种,以免有了不良后果之后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