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制度设计层面审视医保结余过高
(2009-03-26 16:52:49)
标签:
医保医保结余屈万祥陈竺杂谈 |
分类: 《中国卫生人才》专栏 |
要从制度层面审视医保结余过高
任孟山
3月9日,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屈万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医保基金大量结余情况不正常,为地方和部门挪用制造机会。屈万祥表示,2007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统筹基金,当期的结余率是34.8%,2008年是32.8%,“这个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控制在10%以下的水平。”
这个数字不由得让我首先想到了一组关系:一方面是老百姓看不起病,另一方面是如此之高的医保结余率。虽然说老百姓看不起病不是医保结余过高的必然结果,但其中的联系也显而易见,因为老百姓看病时的很多药种不给报销,报销程序复杂,而且报销比例很低,限制条件很多。要不然,不会有这么高的医保结余率。
每个去过医院的人都应该有过这个经历,本来以为参加了医保看病时可以省很多钱,结果发现这种药不能用医保,那种药也不能用医保,结果还是得自掏腰包。不仅如此,因为不能直接划账报销,你得回到单位让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帮你报销,等候时间长短要看这些工作人员办事的效率了。而且还要看其他人交就医单据的速度,因为单位一般汇总之后才会去报销。也就是说,因为环节复杂,且不是自己去办,时间长短不在你我掌握之中。
而从当下的医保制度设计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参保人的看病费用需要先从个人账户支付,支付完毕后设定一个自付费用数额,超过这个数额之后,才能动用统筹基金,且有比例限制。简单说,如果你的病不够级别,花的钱不足够多,就无法动用统筹基金。而且,即使有些方面你花钱多,也不能报销,比如看牙,基本就没有医保项目,看来“牙疼不是病”这个说法,不是笑谈。
医保结余率高还让我想到了超越医保的另外一组关系:各种社保基金大量结余与民众生活改善时的高成本。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1300亿元;住房公积金闲置高达4000亿元。而2007年的时候,工伤保险基金结余累计已达200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员增加;房价高高在上,民众买不起房;工伤事故不断,赔偿数额较低。也就是说,这些本该有助于改善民众生活的银子,很多都躺在账户上睡大觉,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不仅如此,因为这多钱躺在那里,又因为监管漏洞较多,使得很多拥有直接或间接的动用权力的人,想方设法让它们为自己生财,结果生财无道赔得一塌糊涂,最终造成这些老百姓的钱严重受损。即这些大量结余的资金,与官员腐败有着直接关系。近年来,违规挪用各种基金的事件屡禁不止,震惊国人的“上海社保大案”中有数十亿元社保资金遭到挪用,在最后的审判中,竟然牵涉出30多名官员。而住房公积金案件更是屡见不鲜,挪用超过亿元的大案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仅仅一个小小的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朝阳区分中心的主任,就能挪用近9000万元住房公积金,可以想见其中的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具体到医保基金上来讲,屈万祥当时透露,最近监察部汇同卫生部对全国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发现一个地级市挪用了医保基金3200多万。
从这些相互勾连的关系来看,我们必须从制度设计层面来审视相关问题,具体到过高的医保结余率而言,也是如此。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12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所言:“疾病风险不是个人或家庭所能承受的,需要统筹共济、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在这方面政府有责任。对于患者,有保障才有底气去医院看病。”我们建立医保制度是为了让患者能够看得起病,不是为了把钱放在那里光看不用。这么高的医保结余率显然意味着没有完全发挥出这种作用,按照屈万祥的说法是“证明地方政府失职”。此话无疑说出了问题所在,政府机构必须更改对于医保制度的思维方式,把这些从百姓身上统筹来的钱用在百姓身上。或许,陈竺先生在接受专访时透露,“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明年将有一个大提升,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将提高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6倍”,意味着未来会有积极的变化,也确实应该有积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