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辈子要吃多少冤枉药
(2008-08-27 15:33:08)
标签:
医德健康冤枉药 |
分类: 《中国卫生人才》专栏 |
人一辈子要吃多少冤枉药
任孟山
近期,不幸染有小恙,前后持续一月有余,期间经历了些不大不小且哭笑不得的插曲,甚是有些感慨,兹录如下。
由于我从来没把感冒当回事,于是按照惯例,一个半月之前患上感冒亦是如此。不想,大约两周之后,期间虽有好转,但仍然没能像往常一样结束感冒周期,经常喷嚏连连,鼻涕不断。心有存疑,便到医院就诊,一位女医生执笔听我叙述后,说:“感冒没好,继续吃药。”于是大笔一挥,我就提了几盒药回来。因为这些药都使人犯困,我原来很少吃它们。但这次为了加快好转速度,虽然平时很忙也没办法,便经常吃了之后,迷迷糊糊地继续工作,实在不行了就上床睡觉。
这样大约过了一个多星期,拿来的几盒药已经全部吃完。但匪夷所思,仍然没有好转,反而有些加重,头脑发沉,精神萎靡。开始以为这是药物所致,可是停药之后依然如故,尤其是早晨刚刚起床之时甚是难受。惶惶之下,再次到医院就诊,这次还是一位女医生,但不是上次那位了。这位女医生听说叙述病情和就诊情况时,显得颇有些不耐烦,期间打断我两次,终于听完之后,面露不快之意,很干脆地说:“你这是过敏性鼻炎,不是感冒!感冒哪有一个月不好的?吃感冒药管什么用?”我听后心中大喜,想:“我说为什么老是不好,原来是上个医生搞错了!”于是仔细端详了下眼前这位医生,发现她比上一位医生年龄应该长十岁,我想肯定比上一位医生经验丰富,应该不会有问题。便拿了比上次贵一倍的药,回来继续吃。
又过了一个多星期。期间状况和上次类似,刚开始的三天非常管用,我想这次终于药到病除了,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找年龄大些的医生看病。但是,三天之后又不行了,几乎和原来一样。真是让人懊恼!我想可能是药吃得时间还不够长,便在把所有药吃完之后才又一次来到了这家医院,并试图找上次那位医生,结果没有找到。这次接待我的是个男医生。他更不耐烦,听完我叙述之后,拒绝给我开药,说:“我只能给你开感冒药!流鼻涕打喷嚏就是感冒!谁给你确诊的过敏性鼻炎?这不可能。如果你认为是,再挂个号,到耳鼻喉科就诊。我觉得就是感冒!”然后补充说:“过敏性鼻炎需要专门确诊,进行专项检查才行。”这下我慌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医生各执一词,我哪里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啊?无奈之下,我让他给我先开了点感冒药,因为问后知道,耳鼻喉科的医生不在,改日才能再来检查。
期间因为有些事情,至今还没有再去医院“检查”。其实说起来这都算不上检查,因为我三次就诊,没有一个医生对我进行检查,都是一直听我说(中间那位女医生甚至自始至终没有抬头看我,一直执笔盯着空白药单子想下笔),听完之后就下了结论。她们都没有看看我的鼻腔或者像从前就诊时医生让我张开嘴看看喉咙,并且都很自信。
一直以来,我对医生没有什么恶感,但这次让我有点起变化。因为无论最后的确诊情况如何,我都吃了不少冤枉药了,尤其是这些药让人整天昏昏沉沉,干事情不能持续专心,想想就很郁闷。联系到儿子最近拉肚子,连续去医院四次检查,也是四位不同的医生各有说法,结果剩下了三种药到现在也没有吃完,原因是医生开的药有些不一样,只能是听后一位医生的就不能吃前一位医生开的药了。虽说家人和我稍有些卫生专业知识,但也不可能真正懂得,只能是医生让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
由于儿子才一岁多点,不禁让我感慨:人一辈子,到底得吃要多少无谓的冤枉药呢?
这些冤枉药,有些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这种避免,甚至不需要医生医术高明,而是只需要医生认真一点,耐心一点,甚至是让患者多花点钱再行检查一番。医患关系是个长期话题,我曾专门做文论述过其中的一些“妖魔化”问题,认为医患关系有些是被放大了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不是每个医生都是天使,有些医生的职业道德需要加强。他们(她们)心目中的患者地位尚未真正提高,对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和职业性还没有达到必要的认识高度。从这个角度讲,在这个分工日益明细的现代化社会中,任何专业性质的职业,都不再仅仅是良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促使人们用心工作,而是需要有制度性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来保障职业水平,让医生多积点德,让老百姓少吃或不吃冤枉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