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西什库天主堂看韩国人做弥撒

(2007-11-28 14:01:12)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读书
 

在西什库天主堂看韩国人做弥撒

 

任孟山

 

 在西什库天主堂看韩国人做弥撒

 

    如此神圣的事情,说起缘由来有点大不敬。

 

    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出来看完牙医的时候,时间刚刚九点,直接去单位有点早,但也没有想到要去干什么。于是电话给家里先汇报下情况,边说边向公共汽车站走去。不过,在快要过马路到车站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有些内急。反正时间还早,折身就返回了医院找厕所。再次出来的时候,抬眼望见了旁边的西什库天主堂。上次来的时候,其实我就有进去的想法,但因为时间紧张没有进去,而且也因为我对教堂兴趣不大后来就没有就忘了。不过,这次时间充裕,里面的建筑看起来也很漂亮,就怀带着好奇走了进去。

 

    门口又挂着牌牌的工作人员,我以为会检查证件,就和她们做了下眼神交流,别人没有管我的意思,我也就放心了。一进门的地方,路两侧有不少宣传栏,上面都是些关于神的神话和圣经上的原话。虽然有点宗教知识,但这些我都没记住。顺路走下去,先到了教堂的东侧。这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高高的尖塔、尖拱券入口、修长的玫瑰花窗,美丽而不失庄重,庄重而不失亲和。但是,东边的门没开,于是我又转到了西侧。再次看过和东边一样的对称建筑式样之后,推开了虚掩着的西门。

迎面而来的是动听的诵经声,但是我一个词也听不动。弯头望去,前几排端坐着一些头皮白色纱巾的女士,正聚精会神地听一个神父在讲话。

在西什库天主堂看韩国人做弥撒

 

 

 

    “我可以到前面去听么?”我问门口的一个和蔼可亲的阿姨。

    “当然可以。你第一次来吗?”她说。

    “是的。”我说。

    “我们这里是北京最大的天主教堂。”她说。

    “知道些。您是教徒吗?”我说。

    “我们几辈人都是。”她有点自豪地说。

    “她们为什么都带着纱巾?”我问。

    “偷食了禁果之后,女人都成了贱人,没脸了。不过,现代社会开放了,一般都不带了,但是人家这些韩国人还按老规矩来。”她说。

    然后,她又热心地给我讲些关于圣经和耶稣的事情。我的精力已经转移到正在诵经的那些韩国人身上,没有听进去,就跟她说:“我去前面坐了。”她说:“好,你去吧。”

    我坐在了教徒的隔后一排。

    虽然我听懂上面的神父在讲什么,但是感觉得到整个过程很庄重,充满了敬仰之情。期间,这些教徒跟随神父唱歌、鞠躬、吃圣体、相互问好、与神父握手。这些程序里面,唱歌和鞠躬我没参与;吃圣体的时候想参与,但又觉得自己不是教徒没必要过去,就算了;由于其他人向我鞠躬问好,我也只好鞠躬合什回敬别人;神父主动下来和每个人握手,包括我在内。

 

    整个过程大约进行了四十分钟,期间有个专门的摄影人,给神父和教徒都拍了不少照片,最后还给神父和教徒进行了合影。

当弥撒结束的时候,门口的那个阿姨满面红光地跟我说:“你真有福气!第一次到教堂,就碰上了弥撒,而且还是韩国人做的,神父还跟你握了手!”说着,她找了些材料给我,说:“有空的时候来听课吧。”我笑了笑,说:“好的。”虽然我知道在可预见的将来肯定不会来,但是我不能肯定自己老了以后会怎样。

回到单位后,我仔细看了下材料,包括墓道班的上课时间(有神父免费讲解天主教的教义和教理),作为内部资料的小册子,名字叫《人啊,你在找什么?》和《福传》。而且,在《福传》中除了《来吧朋友》、《愿寻求上主的人乐满心中,原上主喜爱的人获享平安》等招募焦土的文章,竟然还有在我的版面上开专栏的赵晓的文章,题目为《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

 

    花了一个小时记录这点东西,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虽然我对宗教有敬仰之心,却并没有信教的打算,只是因为在生活中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我第一次走到教堂里面去,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别人在教堂做弥撒。

 

 

附:西什库教堂

 

在西什库天主堂看韩国人做弥撒

 

    西什库教堂,也称北堂,在中南海湖畔蚕池口(今旧北京图书馆斜对面),1703年开堂。1887年因中南海扩建,将其拆除,后来清政府拨银45万两,于西安门内西什库易地而建;1900年整修时加高一层,成为今日所见之庄严秀丽的北堂。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的四个高高的尖塔,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庄而绮丽的立面,在青松翠柏环绕之中越发显得洁白挺拔。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状,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塔尖高约31米。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中式四角攒尖黄色琉璃瓦顶的亭子,亭内是乾隆亲笔题写的石碑。一西一中、一高一矮,巧妙搭配,令人叫绝。主入口两侧的圣者雕像是北京各教堂中绝无仅有的。堂内的300根巨柱撑起的金色拱顶和80扇镶彩玻璃的花窗总能让人联想到巴黎圣母院。整体建筑风格中西结合。1985年修缮北堂,重修了大堂正前方的耶稣主祭台和东西两侧的圣母玛利亚和圣父若瑟的祭台。1985年12月24日举行了开堂典礼。西什库教堂成为北京最绚丽的教堂。

 在西什库天主堂看韩国人做弥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