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哄抬房价案例指标化是画蛇添足

(2006-09-13 08:54:40)
分类: 《华夏时报》社论版

哄抬房价案例指标化是画蛇添足

任孟山

自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三部门6日联合部署房地产市场集中整治工作后,建设部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整治工作方案。该方案对各个地方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及查处类型进行了细化,并明确要求在200611月底以前,各地要上报查处的涉及房地产开发、销售、中介服务等有关方面的3个典型案例。《新京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9-12/04439994106s.shtml

房地产市场的诸多乱象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公众利益,三部委联合部署房地产市场集中整治工作,是秩序化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步骤。按照正常的逻辑而言,接下来只需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各地将查处案例及时上报,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就可以了。也就是说,除非相关部门准备编写教材,似乎没有必要指标化各地查处的典型案例。

首先,给各地下达上报3个典型案例的指标,容易使地方误解这次集中整治的政策信号。虽然指标命令并不意味着其他案例不再上报,但它发出的信号是这3个典型案例极为重要,需要格外关心。显然,这违背了全面集中整治的初衷,容易滋生地方政府的懒政行为,也容易增加某些房地产商的侥幸心理。其次,有可能使与地方权力部门关系密切、具有相当游说能力的违规房地产商榜上无名。在国家历次调控措施出台之后,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合谋而逃脱政策监管的案例已屡见不鲜。这些房地产公司在地方政府看来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其短期政绩凸现的要害企业。因此,保护这些企业的利益与地方官员的利益紧密相连。再次,上榜的房地产商面临被重治的可能风险。正常的执法程序中,应该是对所有的违规单位或个人一视同仁,但运动化的执法程序中,不幸成为典型的违规单位或个人,往往被执法部门加重处理力度。从社会公平和执法公正方面的角度讲,这有失公允。

仅就管理手段而言,指标化管理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但它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就全国而言,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存在的问题有相同之处,但每个省市的违规现状还是千差万别而且程度不一。这种形势下,让每个地方都上报相同数量的典型案例,忽略了地方差异的客观存在,削弱了违规行为严重的地方压力。其实,所有违背国家调控政策而损害公众利益的房地产企业或个人,都应该受到应有的规训与惩罚,不需要将典型案例指标化来画蛇添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