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丹佛影院枪杀事件,关于爱、欲望和暴力的创造性丧失

(2012-07-21 08:49:21)
标签:

杂谈

人性本善或恶?不可论。爱与恨都非本能。只因人在欲望里,就受痛苦煎熬,如何逃避超克?让痛苦消隐可爱己爱人,亦可溺己恨人。暴力是一种溺己恨人的途径,痛苦侵蚀自己的灵魂有可能施暴于人,也有可能以牺牲感去爱人,都是表演性,一枚硬币的两面。

人最需求的是无表演性之爱,或者说并非怜悯他人,只是针对在欲望煎熬中的痛苦自己的一种清醒,这种清醒才是无表演性之爱。让自己可以承受痛苦,才可以安静去爱他人,爱他的疼痛苦。欲望相互平静的坦诚和制衡才有真正人伦。

电影以及一切表述都是欲望性的,无错,暴力的想象也是欲望性质的宣泄,也无错。一切在于暴力的执行在制造自己的宣泄,以平息痛苦的瞬间,以恨,以甚至以爱为名、以惩戒、以救赎为名去实施暴力的时候,欲望不再是自己可以面对的存在,而是存在的自身,消灭了主体的伦理性。

伦理性是压抑和规训,是因为伦理性不再具有创造性。

爱的无表演性,在于创造的伦理性,一种不断面对欲望以及欲望宣泄形式转换的创造性。

爱的无表演性就是伦理的流转与不断再生。

一切主体的表述都借助于语言,以及对语言的冲撞。

无表演性就是语言体系的创造性。

我们在新语言的时刻。在社会转型与科技创新的时代,需要新语言。新语言就是新伦理,就是爱的创造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