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欧洲去,回到上海滩——评《精武风云·陈真》
(2010-10-02 12:46: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影 |
在我们这个时代还要大量消费精武门,说明我们在历史认知上并没有多少真正的进展,或者说整个二战的战后阶段还在进行中。我不是说要忘记历史,我是说对于历史的认识其实可以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讨论。而《精武风云》上映,钓鱼岛的事件正是火热,我在电影院里看到观众还很安静,只是最后的高潮有一些零落掌声,我反而觉得历史认识虽然没有获得十足的进展,但是民粹性的东西也被娱乐冲淡了。
为什么要谈历史认识呢?很简单,这部电影的一个前提是在动作片中,我们到底能够打谁?精武门所提供的中日对抗依然高度有效,这也是《叶问》这样的作品成立的前提。在这一波次的功夫片中,一个很奇妙的结合就是将所谓“真功夫”和中日对抗的“历史真实”结合起来,这种结合造就了甄子丹这位原来的二三线的演员成为功夫片真正的挑大梁的人物,这个背后难道不存在这一种奥秘?甄子丹的所谓真正的练家子在这种电影毫无真正剧情性叙事中却获得了真实的历史性情感支持。所谓“真打”成为一种市场噱头的前提是,在什么情况下真打是有效的,我想这不存在在《英雄》、《功夫》、《无极》这种叙事中。
同时,《精武风云·陈真》其实又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感。在这部作品中,最为有趣的是影片开头段落,一个超乎我的想象的虚构来到我的眼前,陈真作为一战欧洲战场华工的一员,他依靠飞檐走壁的中华武术狠狠打击了德国人。这个开头的段落,在历史真实的最后的坚持下,完全散开了想象的翅膀,视觉呈现出华人电影前所未有的奇异性。但是,如果我们不用娱乐的心态去抑制对历史的追究,这种叙事自然是离奇的。这部电影最光彩就在于这种最离奇的表述,它隐约可以指向一种新的写作方式,我们对还原历史真实并不在意,但是我们却依然需要一个人物的基本冲动和对抗性有着靠度的现实依据,那么,我们的人物就可以驰骋在广阔的时空,但又不是无厘头的文化现象。比如,《阿凡达》其实不正是这种奇怪的历史和现实的对应物吗?
我一直希望这位陈真永远停留在欧洲,奋勇地和德国重机枪手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斗争。但是,陈真肯定要回到上海滩和日本人进行一场恶斗。以下的故事,无论是场景还是人物组合都完全在惯常叙事之中,除去这次把甄子丹的造型搞成了所谓的天山黑侠的面具大侠之外,我们就只能等着日本人被打死。可惜,这部电影的打斗桥段无论在时间上和质量上都没有足够维持这种仅存的消费对象了。千万不要告诉我,这里面会出现陈真和日本女特务缠绵的爱情,无论处于何种原因我都不敢消费这种想象力;也不要告诉我,从《叶问》开始的“警察”形象的新的可能性,可以提供我们消费的新热点。
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现历史的真实,真的打斗和真的打斗背景,我们也许需要的不是甄子丹这样的打星,而是一位真正的表演者,他需要承担我们在历史认知上也许前所未有的超越期待的震撼。当然,两个真正的历史中的人的厮杀,已经不是动作片所承担的义务了,就象在这一点上《精武风云·陈真》比《敢死队》而言还是要精彩很多。但是,在这波通过回到“从前”的方式,赢得的现实票房的努力,会持续下去吗?《十月围城》开辟了新的历史情境,那么后面呢?除非,古代007系列或者科幻版古装动作片?这不仅是香港电影人的事情,全体华人电影人都很难逃脱这个宿命,这种宿命都不是侯孝贤导演所关心的,武侠电影是不是非要克服地球引力的关系,而是首先面对历史引力。
20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