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inekino
cinekino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04
  • 关注人气:2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欲望都市沉默之后,请乡村喜剧喧嚣尘上

(2010-05-24 13:40:49)
标签:

杂谈

分类: 电影

 

几年前,电影《手机》出现,票房大好,而且我以为这也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很重要的电影。冯小刚和刘震云的这次合作,把冯小刚的喜剧的市民性质巩固加强,而且还找到了一个精神性的共鸣话题。这是非常难得的,中国电影如何有自己的底气,这个底气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有了大市场就有了底气,也就是说本土电影必须有本土票房的支持;另外一个层面就是本土票房的支持应该建立在本土的集体话题和集体的精神现象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冯小刚是中国电影圈里面少数在根子上具有这种和中国市民阶层有着归属感的创作者,而且冯小刚的喜剧延续陈佩斯的喜剧时代,把中国都市喜剧从物质匮乏时代转入物质剩余时代。刘震云的介入,让冯小刚写人在物质剩余时代的欲望喜剧找到了“拧巴”这个扭结点,这次合作很难得,刘震云的精神性探讨的深度在这个层面上正好和冯氏喜剧要的深度非常适切的结合起来了。所以,与我看来从都市喜剧的类型上看,冯小刚和刘震云联手打造的《手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超越者。在1990年代以后,中国持续着三种笑声,冯小刚的都市言情喜剧(这个最珍贵、最稀罕)、赵本山给富农和城市不忘农民根的观众们的“乡村喜剧”、新新都市一代的抵抗现实主义需求的“无厘头”喜剧,这三种中间,最缺乏的是第一种都市言情喜剧,而这一种喜剧在本质上也最为重要,因为这种喜剧才是行之有效的负面精神的宣泄方式,同时也在进行一种精神抚慰。这种文化精神消费品多一些,足疗店之类的场所肯定会相应少一点。

现在,推出了电视剧版的《手机》,这个选题看起来顺理成章,卖点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下来,大量的都市中年夫妻的情感微妙之处也会转入电视剧观众的收视空间,为很多夜晚的房间带来笑声,当然这种笑声可能对于诸多看电视的男女也许还有些许尴尬,这会不会让有些人干脆找理由不看这个剧了,那我就不便猜测了。当然,电视剧版的《手机》因为要拉长篇幅,增加了很多电影原先没有的内容,其中包括一对年轻人要闯北京娱乐圈的事情,还包括乡村喜剧的内容,也就是严守一的哥哥严守礼为主要线索的内容。这个乡村喜剧显然成为目前这部电视剧中最抢眼的部分,原因有二,一来在于它们是新鲜的内容,没有电影版可以比较,二来乡村的喜剧和也巧妙地回避了城市人的尴尬。

其实,刘震云的《手机》好就好在写了尴尬,写了拧把,在剧情层面上是中年都市情感危机,再深入,是这个故事的“灵魂”的集体情感的唤醒作用。这个灵魂是什么,也就是吕桂花和牛三斤的那个段子。新媳妇到镇上打一个电话给三矿,找自己男人牛三斤,就是问你什么时候回来?这里面并不重要的是那个时代的情感羞涩和欲望的压抑,而更重要的是都市化和信息化之前的人和人的交流状况体现了一种现代人已经忘记的美好。因为交通和通讯的不方便,隔着距离的人其实要靠心灵更近和更坚守才能做到一种美丽的厮守、美丽的分离和美丽的重逢。电视剧里也还有这个段子,也还要说那个时候,牛三斤告诉吕桂花事分三级,一般的事情写信,稍微重要的事情是打电报,十万火急的事情是打电话。这个灵魂在电视剧里依然很温暖,一个优秀的故事的这么点根,长出了电影,又长出了电视剧,让人感叹好故事其实那么稀罕,那么金贵,那么经得起稀释。

电视剧版《手机》保留了这些,留住的这些是给都市人的,是给很现代化的大都会的人的,是给物是人非但是又还依然念旧的都市人的这点故事核心。但是电视剧又增加了非常多的内容,这些内容却和这个东西并不是一个脉络上的叙事。所以,这个电视剧其实是留了原来的东西,又增加了完全不太相关的讨论。观众是否能够相容这就非常值得思考?这个看似不相容的东西,其实说直白了还在于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电影《手机》讨论的情感其实需要相对开放的道德判断,而这种东西在电视剧观众相对更为广泛,更为需要一种道德保守主义的支持,这个就很需要等待尘埃落定之后进行判断了。这也就是先前说的故事可能给观众内心带来的尴尬,在每一个受众的家庭内部究竟会如何的话题。在这个电视剧里两种道德尺度的融合度在这里转换出这个电视剧依然没有解决的某种尴尬。

这部电视是北京、东方、浙江、深圳四家卫视拿出来抗衡高希希版电视剧《三国》的。这种抗衡有些意思,它直接地诉说了中国社会的某种断裂和分层。一个大都会地区,一个相对滞后的中西部,但是这部加入乡村喜剧的《手机》和那部启用了很多青春偶像演员的《三国》都呈现了又分裂又统一的状况。或者,我们每一个当代的中国人都在此生已有前世,至于有些人估计还可以等到来世来临。

当欲望都市的男女在无话可说,没话找话,话中有话的时候,请沉默、安静,等待乡村喜剧的开场锣鼓响起。这便是中国现在的好处,感谢转型期!

 

2010-5-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卢沟桥尽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