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好型的《三国》
(2010-05-13 13:31: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影 |
《三国》开播以来跟着看了几集,不知道是不是能跟下去?因为从剧情而言,从视觉刺激而言(对于电视剧本不该奢求、对明星脸蛋也无太多兴趣),要跟下去,对于我而言会变成一种行为艺术,或者一种退行般的懒惰。不是说,这种东西太难以持续面对,而是说这种剧太长,要支付太多的时间去面对。高希希的《三国》一共有95集,一天2集,要四十多天的时间,对于一个都市上班族来说,每天都支付这种时间去看,这是对中国当代大城市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的一种简约,如果有超级人群持续完成了这种观看方式,那么就说明有超级人群还在一种乡村般的规律晚饭之余生活中度过睡眠前时光。我不知道这是好事情,还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事情。
于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产生了。
这一版《三国》是一个高度商业性的行为了,也就是翻拍名著本身是作为一个商业的营销点而经营的,而不是作为一个文化传承事业推动的,这里对于投资上亿和95集非常拖沓的剧情而言是一个不得不维持的选择,当然也包含着播出过程中插播的广告和为这个剧集所做的各种营销行为。这种拖沓的剧情使得电视台关于每一集剧情梗概的概括的叙事效率都已经超越了剧情本身所涵盖的范围,你看一集《三国》可以选择性关注其视觉信息,而在很多时间看成一个广播剧就可以。
高希希导演是一个商业化的大众文化生产培养出来的导演。他的作品在商业上的成功基本是因为他能够非常顺利的资本、审查机构的配合下,完成对于中国都市人口中长期选择在电视机前进行一种精神投射活动的人群的交流。而且他的作品总是有着一种“中庸”的气质。所以,新版《三国》肯定就是一个最为适切和安全的产品,它能够满足一种对此问题的中庸态度的需求,选择一切都适可而止的改造、继承、严肃态度、娱乐精神、八卦和精神性需求的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