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的事业都让人痛苦不堪

(2007-11-12 08:35:16)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图书
 

 

 

10年前我成为大学教师,虽然没有想过早早结束我的这个职业生涯,但是回想一下,还是很震惊一晃10年了。时间滑过,我自然不是一个大学新教员了,但是也肯定不是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面对眼前的这两本书就情感复杂,其中一本是罗伯特·博伊斯的《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另一本是肯·贝恩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而我一方面非常害怕在这样的著作面前显得自己在职业技术研究上的业余心态,一方面也非常害怕它和我10年有意无意的职业心得的共鸣,这两种状态都会把我逼到那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愤懑绝路。

 

站在讲台上面,日子久了,就越来越恐惧,因为开始感悟到以前那些票房超高,而且影响力持续蔓延的前辈确实拥有超凡的技术,教育这个职业真的不是自己有了深奥学术就一定能成为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开讲其实是一种非常专业性的职业。当然,我也深深知道很多引得学生爆满的课程,其实纯粹是娱乐性的作秀而已,所以对教师的优劣的评价,除去此时此刻的火爆,还在于是否留下有价值的记忆。

 

这些道理其实并不深邃,但是却很深沉。这两个美国人看起来极为实用性的书籍,这种实用性都可以笑话美国人是不是太不浪漫,太功利,可是在这种实用性后面包含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时间。也就是你要把大学教师看成一个你愿意为之付出漫长生命的职业,而不是一个混口饭吃的职业,或者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或者是借以逃避的港湾。在这一点面前,作为一个教师或者希望从事这样职业的人,即使不是要把自己家庭挂上教育世家的匾额,也至少要把自己的一段生命交给一茬又一茬青春而陌生的脸孔去审视,在审视的过程中,你自己垂垂老矣。

 

正是如此,罗伯特·博伊斯给的一些建议琐碎到让你难以忍受。譬如,他反复强调“等待”的重要,这个“等待”包括提醒你进入教室后,在开始讲课前停顿两三秒,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进入状态,这两三秒要用目光和学生做温暖的交流,要用寒暄来和学生达成默契。在这两三秒钟,你才可以寻找到“一种合理的,不慌不忙的速度”。《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其实可以看成通篇在唠叨一种真理的书籍,这个真理就是作者反复强调的引自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国富论》中所言的那段话,“因为适度地工作而得以持久地工作的人,不仅能够最长久地保持健康,而且能够在有生之年完成最多的作品。”

 

在这个浮躁而急切的社会中,我们越来越丧失耐心,或者我们对抗着把自己的生命划分成一份执行时间漫长的作息时间表,但是博伊斯恰恰就是把你绝望地固定到这条道路上,他告诉我们,“利用短暂而有规律的时间工作——所强调的不仅仅是适度,它所关注的是伴随着适度的实践而自发产生的持之以恒”。用这个原则来规划你的教师生涯,放弃所有的在一个完整的时间里彻底地毕其功于一役的幻想,无论是备课、讲授还是做学术论文,都要你成为一个严格和坚毅的执行者。

 

时间把你的生命划成工作执行计划后,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中,展开了它另一层更为深刻的意涵。这本书一开篇就有一句话吸引我,作者肯·贝恩在介绍传奇性教师拉尔夫·林恩时,引用了他的一位学生对他的评价,林恩的课就像“通向历史伟人和历史运动的神奇旅行”。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把自己的生命转换成一次完整的漫长的教授过程后,教师这个职业就是把自己的时间镶嵌进那些我们必须再度进入的历史时间,教育只有通过进入这些消失的时间才能够将那些新生的生命带到所有生命相通的源头去。于是,我就是用一种感伤的色彩去理解肯·贝恩的一个结论,“教书是人类事业中很少能从自己的过去获益的一门事业”,教书是一种将自己化为过去的事业。

 

肯·贝恩在另外一个层面也把上述提及的需要“等待”点透,因为教育非常痛苦的事情是我们会发现“思维模式变化缓慢”。在这本书中引用的一个事例深深地刺激着我,美国有教育学者,选择了全美最好的四位物理教师,这些人都是学有建树的大家,然后在选他们课程之前对选课的学生做了测验,测验的结果发现大多数关于物理的概念停留在“亚里斯多德和14世纪动量概念的混合物”的水平,而在选完他们的课程之后,对那些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再次进行测试,发现很多学生依然固执地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停留在那个点上。

 

教育在这个问题上让所有的教师都会感到垂头丧气,而且这个出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例子,让从事人文艺术教育的我深深感到宽慰,因为我以为那个领域那些真理强大如同铁律,而且我有着比自然科学教育者相对宽阔的退路,因为我并不需要认为我所讲述的关于艺术的观念肯定如同牛顿超越亚里斯多德一样超越了学生,但是这种退路并不能消解教育无力感的痛苦。我把这篇文章停留在这种痛苦上,把一个教育者的甜蜜、幸福和自我陶醉都藏匿在这种痛苦的后面,因为教育无力感的痛苦在本质上是教育者自身的无力感,我们不敢把自己的生命全部规划到教育中去,把教育看成是自己交付伟大历史的思想模式,那么我们怎么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收获幸福呢?

 

2007-10-28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美]肯·贝恩

《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美]罗伯特·博伊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