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周作人夏天立秋童年 |
分类: 发表文字 |
周作人小时候的夏天怎么过?
宋客
近来翻阅周作人的诗作《儿童杂事诗》,他的诗写了好多小时候的事,写了好多地方风俗,突而想到,周作人小时候的夏天怎么过?于是就依照他的诗,加上他自编的散文,在微博里素描一下他小时候是怎么过夏天的。现在把微博里的小段汇集串一下,以迎立秋也。
话说周作人夏天早上要穿着长衫去集市买菜,既热且苦,还好有麻花粥和茯苓糕吃。麻花摊在早晨也兼卖粥,米粒少而汁厚,客取麻花折断放碗内,令盛粥其上,“双手捧碗缩颈而吸之”,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现在,大家早上去卖油条的地方,要两三根油条,加一碗稀饭,咕噜咕噜,趁着清晨的清凉,吃得爽快级了。茯苓糕是凉糕,估计现在少见,孩子们喜欢吃雪糕了。
赶集回来,热得不行。闰土他爸送了两筐瓜来,小周和兄弟老偷吃,吃得瓜皮满地绿沉沉的。但最好玩的是午后,家长都午睡去了,小周就和兄弟去瓜皮那捉苍蝇喂蚂蚁,用月季花的刺钉在苍蝇背上看绿叶蠕动,把苍蝇背竖穿在细竹丝上看上下舞弄;或者用白纸条缠在肠上见空中白纸乱飞;再或者偶有苍蝇快剪切头,身子却仍旧飞,既恐怖又稀奇。
断头身子飞得正乐,一霎狂风急雨催,“跑暴”来了,太阳赶入黑云堆。家人午睡醒来,看到了几个小鬼在瓜皮那玩苍蝇,对他们一阵痛骂:不怕脏?不怕淋雨?夜叉捉你们来的!
兄弟们一看,果然阴霾来,赶紧回屋,看书,做农活去。
急雨一阵,马上离去,家里闷热,小鬼就窥窗,小脸伸出来,吃惊地互相问:可是夜叉抗海来?不是嘛,出来继续玩。
闰土家的瓜一下就吃完了,夏日苦长,过一下就饿了。小周就和兄弟偷潜入厨房,从挂着的饭篮内抓饭块吃,吃完接着在窗户边读书。当然会被家人发现,总以为是阿猫偷了米饭。但是小周至今还记得冷饭滋味,多年后还回忆说“冷饭有至味,舌本至今留”。
傍晚蚊子开始轰鸣,到屋子里去,蚊子与人眼泡相撞,嘴如果不闭紧,便可以飞下喉咙去。小周开始熏蚊烟,就是以蒿艾茅草之类,点燃但不燃烧,熏着起浓烟,系于炉之提梁,提起来在室内角落团团走,蚊悉逃去,好玩得很。晚上睡的时,胜卧清凉白罗帐。只是熏得蚊帐黄黑,洗濯不退。
熏完烟,面河农家女人的孩子们在门口的土场上泼水,小周也泼水庭前作晚凉,桌子矮凳搬出,开始晚饭,这时候最好吃的是虾壳笋头汤,清淡质素,舒服极了。饭后躺在长凳、门板拼搭的门床凉席上,摇着蒲扇,说民俗,讲演义,看星星,听虫鸣,一天的劳顿在此舒解,心也清凉。
在纳凉中,家人或村民给他们讲了好多民间故事,教唱了许多越地歌谣,在这些痛快的见闻中,他耳濡目染,犹如一只萤火虫,盈盈点点努力地飞向广阔的自由之乡。
(本文发表于2014年8月11日《孝感晚报》第12版“连载悦读”,感谢编辑季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