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地痞性侵女学生农村教育 |
也为学生打混混
——记我难忘的一次打架
宋客
最近关注度很高的是“地痞性侵女学生”案。第一个曝光的纸媒,值得肯定;后来出现各种倾向性的讨论,褒贬不一,好在司法部门介入,我们就等着吧。整体上看,法检部门无罪推定是可取的,网友的愤怒也是可理解的,网友关注是压力,媒体深挖是动力。作为法检部门和媒体,本着事实和良知办事,任何“主义绑架”和“哗众取宠”,既违反职业操守,徒增戾气,又于事无补,“伤了法律”。
但说到学校周围有混混,我倒是亲历过的,也为此殴打过混混,这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一次打架,也貌似是我这样的“好学生”第一次打架吧。
那年在农村一所中学支教。学校是贫困县下面的贫困乡镇,中学是镇上唯一的中学,留守孩居多,“读书无用论”的风气很浓。学校门口,经常有小混混在校门外闹事,尤其是年前年后,小混混都打工回来了,蛆般围聚校门口,勾结校内小混混,诈学生,媚女囝,嬲女生,学生敢怒不敢言。性子烈、自尊心强的学生被欺负后,也会给老师报告。但是事后,总会出门吧,就会被小混混报复;学校多次斥赶,从谴责到强烈谴责,到申明到严正申明,从交涉到严正交涉,所有的外交辞令都一一出笼,无奈从语言冲突上升到肢体冲突,导致到混混们殴打老师有之,校长带领教务处、体育老师一杆人等前去小混混家长兴师问罪也有之。但找家长?混混大多家风败坏,只管生不管养,甚至倒过来训斥老师,老师里外不是人,忿忿不平。找派出所?没大违法犯罪,管不起来,也关不起啦,只能口头教训,混混回来后就更嚣张。
话说某次学校要搞体操比赛,作为班主任的我,带领本班学生去操场整队,训练他们的站队的“快齐静”。这时操场另外一个角落里抽烟的一个校外的小混混和高年级的某混混学生(该生全校出名,经常不上课,欺负学弟学妹,打架抽烟,家长散养不管)跑过来,站在我整队的旁边,议论某女生奶子发育好某女生很漂亮,我正告他们说我们在上课你们要玩请离开去别处玩去,他们嘻嘻哈哈离开;我刚回身说一句,他们又跑过来,阴阳怪气学我喊“立正”,或者我喊“立正”,他们就在旁边动作夸张声音嘹亮喊“稍息”,严重扰乱课堂纪律,我只好再请他们离开。如是再三。
婶可忍叔不可忍。我很生气,说再不走不怪我不客气!混混说我就喜欢不客气,何必客气咧?且上前一步,胸就贴将过来。当时怀着一颗“火红的心”来到农村投身到“阳光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谁知道阳光底下有“阴霾渣滓”咧,对这类“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联想到其他同事乃至学生对某混混们的“罄竹难书”情节和“谈混色变”表情,年轻气盛的我,抱着“为民除害”的目的,以“舍得一身剐”的勇气,一个“莲花掌”推过去,混混后退两步,定身使出“九阴白骨爪”就和我打,校外混混也迅速结盟加入进来,我就使出般若掌、摧心掌、降龙十八掌,左右开弓,和他们比划开来,小混混瞪我、骂过、拳我、踹我、踢我。
我也“礼尚往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撂倒之,一再见识小混混“屁股朝天平沙落雁式”。这时小混混拿起标杆、捡起石头,凶神恶煞。我突觉如此下去,胜败皆不武,有辱斯文,要是被狗仔队追踪,舆论凶狠,鸡同鸭讲,我总是下风,不如撤去。于是在扭住一混混的膀子,而见另一混混倒地摸砖头时,我一边快速前去踢开他的砖头,夺下他的标杆,一边迅速推开被我反剪住手的扭住的混混,转身流星几步,朝前撤去。走了约摸十五步,迅速把手中夺回的标杆用力朝后反向扔至操场,标杆向后我向前,美丽弧形如风过,残阳如血垂大漠。
动作的迅猛,学生目瞪口呆。两个小混混也一个大骂一个拿着砖头追,我径自来到校长办公室,主动“自首”,愿承责任。话说两头,这边小混混反映过来后,拿着砖头追我,冲到我们七年级班级,脚一拽,不见我;又冲到我们七年级办公室,脚一拽,不见我;然后在办公楼楼道上拿着砖头边骂边找,学生都从教室伸出脑袋围观起来,这是怎样壮阔的场景啊!
我们的校长比较人性化,以和为贵,找混混做工作,找地方权威老师去学生家里和家长说理,工作做到主动。不料第二天,混混家长来,明说是给我赔礼,说了一句是学生小不懂事,然后就在办公室里哭,说我推他娃了,说我掐他娃脖子了,说好不容易有了男孩自己做生意管的少但自家的孩子自己知道就是绝不会冤枉人,孩子再不对也是学生也是孩子你是老师不能主动动手啊不能掐我的孩子的脖子啊你看脖子有红印。等等,对我一阵数落,哭哭啼啼,呼天抢地,惊天地泣鬼神。
混混妈的一席话,让我知道自己“混”了,也知道“错”了,知道混混的伟大了,更该庆幸自己不是沦为“范跑跑”、“杨不管”之后的“宋打打”了。
之后,小混混没有放弃对我“报复”的机会,扬言“砖头拍死我”、“一刀捅了我”;同事们都劝说“避点风声”、“别再冲突”。但对小混混的嚣张,我不愿服软,内心一直心存芥蒂。
我知道,我上面这样形容某些小混混,一些教育砖家就会“正义凛然”,对我大肆鞭挞。因为,这与社会、与家长对“优秀教师”的定义迥然不同。
我们社会一片倒宣传某优秀教师的时候,经常介绍模板为:某某,引导的班级从一个差生多的慢班、排名靠后的班在一年内考试年级第一也、全县第一也、全市第一也,带领的学生有多少多少进入重点大学也、有多少获得什么奖项也,在这介绍收尾的点睛之笔,所有的关心和爱护都落脚点到这。——这就是社会和家长理解的优秀教师、教育名师!
不是说我们不看重这些教师的业绩,但是整个社会只要是介绍教师的时候一片倒的这么介绍,这多少让我这个外行觉得不可思议,原来在他们眼中百年树人是说的不是做的!原来教育事业也是这么经济一样“跨越式发展”迅速看疗效的!原来育人的育不是教育不是培育是生育!
抱歉,对这些“失足者”我无能为力。
教育不是教育工作者一个人的事,家长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媒体的责任,无疑承担的道德教化和品德熏陶都不会比单纯的某一个教育工作者承担的责任少。当家长放弃责任,社会放弃责任外,还不断污染搅乱浅浅的清音的时候,凭什么就把某些“失足者”的责任一股脑儿追求到某些教育工作者身上?家长和社会斤斤计较于推责,千夫所指于教育工作者来追责,那么谁来担责呢?
答案,在每一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