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触电博士”是我中学的同学,别了

(2009-12-08 08:28:59)
标签:

北大

教育



      本报讯(记者张宁)  前日中午,北京大学物理系一名博士生李飞(化名)在宿舍内触电身亡(本报昨日报道)。昨日,警方通报初步调查结果,认为自杀可能性大。家属认为尚不能排除他杀可能,要求警方进一步调查。(《新京报》2009年11月27日星期五第A23版)


    早看到这个新闻了,看新闻之前也早知道这事,但也一直就“故意沉默”,因为今天虽然距离事发的11月25已经有12天了,而现在验尸结果还没出来,一时我们也难多言。但最近看到一些相关“触电博士”自杀的消息散布在各大论坛,自杀的谣言纷起,他杀的质疑也铺天盖地,道听途说的攻击教育,借用新浪网友“依然”的一句话说:“现在有人死了,就立马有人说可能是感情问题,有人自杀了,就会带上一句,他有忧郁症。还有人跳楼了,会说是阳台护栏坏了。”三人成虎,积毁销骨,这种话说多了,谁还会“不”信啊?
    于是,我觉得我也该说几句话了。

    新京报说死者“小学跳级  16岁上北大”:
  
  22岁的博士李飞死亡,家属都还无法接受。
  家属杨先生称,李飞父亲是中学校长,在父亲培养下,李飞小学只上了4年,3年级、6年级都是成功跳级。
  16岁时,李飞考入北大,被亲属称为“神童”。杨先生称,李飞本科毕业时被保送硕博连读,就在事发前一天的凌晨3点,李飞还在写报告。事发当天下午,李飞原定在清华有一场报告,“他对自己信心十足,真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在杨先生眼中,李飞不光学业优秀,还极懂事。本科毕业时有机会出国留学,李飞考虑到家里不富裕,放弃了这个机会。
   “他的本科同学大多出去了,我曾力主他出国深造,但孩子还是没有去。”
  杨先生说,李飞懂事还表现在为人随和,极好相处。杨先生4岁的儿子特别喜欢跟李飞玩,“我们家他那一辈有14个孩子,儿子管其他人都叫哥哥姐姐,惟独跟李飞总是直呼其名。”


   
死者是我初中同校同学,原名祝文星。
    祝同学是个憨厚、热情、待人真诚的人。在初中母校院子里,几个老师的孩子们一起长大,孩子们的关系都非常要好,都互相攀比着学习。每年从北大放假回家过年,他都会约上初中母校伙伴和高中同学搞聚餐,聚会时,他或憨厚地倾听别人的交谈,或发扬北大高材生的善辩能力谈笑风生,引得朋友们阵阵欢笑。回想往事,那些朋友们都很清楚得记得昨日的把臂言欢时的神情,也记得当年在双峰山好汉坡上大家指点江山的豪情。   
    祝同学更是个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 “三好学生”。在读初中时候,他爸爸是我们镇唯一一所中学的校长,那时都上早晚自习,公务比现在忙多了;他妈妈也在镇卫生院工作,时间也紧,没多少时间在家照顾孩子,可是祝同学却不要人管,自己成器,每天的学习时间,都安排得紧紧的,中午傍晚很多时候当父母加班不在家时,祝同学和他姐姐都一起自己做饭吃,周末还自己洗衣服,自理能力很强,从不需要父母操心。早晚自习的时间更是没有利用特权请假一节课。院子里那些小几届的弟弟妹妹们都认他为大哥哥,更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假期在家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啊都去咨询他,祝同学也乐于解答。初一班主任魏业勤老师、初三班主任李冰芳老师提起祝同学的当年,仍是对他的好学、用功、懂事的情形历历在目,一些事也记忆犹新。
    这种“不要人管,自己成器”的魄力,在今天是很难得的。这也得力于祝同学小学时候家教严,父母导向好,家庭氛围也很融洽。这在我们那时候全校乃至全镇都是公认的。上大学后,他总每周一定与家人电话沟通交流一次,与他姐姐交流在大学的各种遭遇。祝老校长曾对我说:“我家文星啊对谁都没什么脾气,和我们、和他姐姐也从没吵过架,什么事都和我们说。”
    而就在“什么事都和我们说”的声音里,祝同学走了,警察给出的初步结论是自杀,当家长说不可能是自杀,警察说:“你拿证据来!”

    也不想分析了。
    也不想去左右什么。
   合理结论和解释是学校、家长、派出所都希望要的。
当十二天的日子逃去如飞的时候,验尸结果还没回来,尸骨已寒,人家家长还那在冰窖中苦苦等待着结果。鲁迅在《论“人言可畏”》里说:“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还是淡,淡,淡。”

    死的只是一个人。
    死上近千近万的人,我们沉默一阵,悲歌一阵,接着埋头工作,杯酒省中,K歌厅里,渐渐淡忘。
    又是硕博连读的大学生,又是北大。在一些人看来,都是扯淡的好谈资。什么压力自杀啊、家庭不和睦啊、情杀啊,还什么“读那大书有什么用啊?还不是……”,等等。
      
    我想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人就不在了,总是一种损失。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怎么避免这种事故少发生乃至不发生了

    不想多说什么了。

http://forum.book.sina.com.cn/thread-2005344-1-1.html

质疑:北大学生怎能死于非命?

 

补续:

1、另一同学让编辑上的一点:

       因为我对具体状况有一些了解,所以在此我在这里作一下陈述并发表部分个人观点:
    该学生性格外向,学业优秀,对生活充满热情,警方未作深入调查,仅凭他人缘好认为没有他杀的动机、就排除他杀,极其不负责任。目前有以下疑点:
    1、生活用电(220V),有漏电保护装置,触电会导致短路继而跳闸,而该学生触电后使用同一个电源的电脑竟然还在工作(该宿舍有漏电保护装置)。
    2、该学生室友在8:50分出宿舍的时候,他还在睡觉,而中午12点左右发现该学生已死亡且尸体已冷却,就是早上9:00左右已经死亡(尸体冷却时间为3—4小时),试问一个人怎么可能一醒来就自杀?
    3、所有接触过该同学的人均认为该同学聪明、乐观、心态好,死亡前没有任何异常,怎么会无缘无故地自杀?
    培养一个孩子容易吗?培养一个人才容易吗?怎么可以就这么轻易地判定。不管是他杀或自杀,相关部门都应该弄清楚,还孩子的家属、还关心此事件的大众一个明明白白的真相,还不明不白死去的少年一个公道。

2、匆忙中错字多,改正了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