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里体验生活艰辛 见习记者刘杰 本报记者王武斌
微微卷曲的头发,眼镜架在不高的鼻梁上,黑黑的脸庞,说话时不紧不慢,表情略带羞涩,穿着朴素,看上去让人感觉到的是忠厚朴实…… 28日上午,当记者走进位于孝感城区师专街附近的一家餐馆时,来自孝感学院中文系大一的宋志鸿正在看电视。小宋打工的餐馆每天为他提供三餐,解决了小宋暑期面对的最大问题。“由于住在学校,所以自己要做的主要是积攒一些学费。”小宋这样告诉记者。 来自孝昌农村的小宋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上学期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在餐馆里打工了“班里还有一位同学是我介绍过去的呢”。“在这边每天打工其实不是很累,就是帮着拖拖地、端端菜。不过最难的就是端汤了,尽管隔着抹布,但是汤端在手中还是很烫手的。”记者观察了一下,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有四碗汤被小宋端进了餐厅。 “每天中午等客人用完餐时,时间差不多到下午两点半了,那个时候才是我们开始吃午饭的时间,而晚上我们一般要等到九点左右才能吃自己的晚餐。由于和老板一起用餐,,所以伙食还不错。” 在打工之余,小宋总会看看专业书,在暑假里也不忘给自己充电。 “上大学时的学费,父母出了一部分,在东北打工的哥哥也资助了一些。今年,我想凭自己的能力挣一些学费,也好减轻家里的一点负担。”小宋这样说着自己的打工目的,“农村来的孩子,知道生活的艰辛。” 当记者问他,在打工的过程中碰到同学会不会觉得尴尬时,小宋微微一笑,“不会啊。凭自己的能力挣钱,不伸手向家里要钱那才是最好的。” 据了解,小宋在来这里打工之前,还在学院水厂打过工,做的是贴标签的活。 一旁的餐馆老板感叹:“现在的大学生啊,能够出来打工已经很不错了。” |